[轉載]書上說了什麽?《亂說》試用版
首先感謝大家的期待和信任。經過許多母親的整理、編輯和再加工,《學記》這本書終於被送到印刷廠預定。學習筆記的講解是從5月份開始的,當時在YY群主要是語音講述。後來又有壹個媽媽問能不能把書整理出來,經過幾個月的整理加工。只有這本書。除了以上原因,還有幾個原因。首先,這本書是關於教育的。往往在分組講課的時候,很多媽媽都談到了教育,也看到了大家在教育孩子上的困惑。昨天,我和壹位母親聊天,她也提到,通過研究薛稷,我終於弄清楚了壹些自我存在的誤解。所以希望這本書能給妳壹些教育孩子的啟發。第二,這是壹本關於如何學習國學的書。在書中,我們盡可能地胡說八道,盡可能地借用,引用壹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大家真正感受到三教九流合壹的道理,就是壹旦經典好懂了。這本書試圖把經典“串”在壹起,讓大家達到恍然大悟、勵精圖治、收獲盡可能多的目的。第三,這也是壹本關於如何學習寫作的書。學會記全篇1500字,有頭有身有腳;有爭論,有情緒;有壹個開始和壹個高潮。特別是讓孩子體驗壹下比較論證的寫作方法,舉例論證的寫作方法,引經據典的寫作方法,大有裨益。第四,這是壹本試圖提升自身修養,凈化心靈的書。在書中,我提倡知行合壹、見賢思齊、反躬自省的原則,希望從心底裏真正提升自己的修養。因為需求數量很難控制,所以這只是壹個內部學習資料。目前這只是限量版。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後,限量印刷500冊。因為工作量大,按照原來的想法,這本書是不署名的。但也裝不下大家的熱情訴求。所以我決定簽下他們每壹個人。需要註意的是,如果有名字(為首)的,就要簽名。不記每個姓,就不簽頭。但我個人的態度壹定會把每本書都簽好,對得起大家的熱情、厚望和期待。如果沒有註明頭像,或者因為其他人為原因,沒有看到頭像,那麽希望大家理解。現在大家的預訂都是包郵的,這是電腦系統默認的。所以可能有超額訂閱的媽媽,郵費多付了。根據初步目測,三本書內沒有超重,所以三本書的郵費應該按照壹本的郵費計算。超過三本的,按實際金額確定。總之不會默認按照壹本書的郵費來算。多付的部分會還給大家(如果操作麻煩會在書裏退回)。當然,如果有壹點考慮不周,大家都不來找妳,那麽老太太就會在壹些沒上過課的媽媽的要求下獲利:我可以先看看試用版嗎?現在,我們來談談第四講學習的內容。第四講:強而不反古者,家有學,黨有窘,技有序,國有學。次年入學,中年考。區別於經典壹年;三歲專業音樂組;五年親師經驗;七年,把學習當成朋友,算是小有成就;九年熟知階級,立場堅定,不歸,是壹大成就。夫則足以移風易俗,近者勸之,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紀》說:“飛蛾撲火,可以借鑒。”就是這個意思!本講座介紹教育機構的設立和教育時間及內容的安排。古代老師家裏有學校,黨有問題,術有秩序,國有學簡單。意思是在古代,家裏有私塾。這個家庭不是三口之家,而是壹個大家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也是壹個大家庭的家。壹個家庭必須有壹所私立學校。Party是壹個單位的名稱。鄉黨鄉黨,黨類似於現在的鄉。它是壹個行政單位。5 0 0家為壹方,壹方興辦的學校稱為“董”。美術,以前1.25萬是壹個美術,在壹個美術辦的學校裏,是有順序的。國學的“國”不是國家,而是諸侯國,是指先秦時期分封制下的諸侯國。在壹個國家,設立學習等教育機構是必要的。國有學校後來演變為國子監和國子監。國子監是封建時代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從魏晉到明清,要麽設置國子監,要麽設置國子監(督學),要麽兩者同時設置,名稱不同,制度有所變化,但都是最高的教育機構,在校學生稱為國子監學生和國子監學生。帝國學院。太學在西晉改名為國子學,在隋朝改名為國子監。此後國子監和太學互稱,都是最高學府,具有教育行政職能。明清時期也建立了國子監。可以說,教育體系的原生態就是家有學校,黨有問題,技有秩序,國學是原生態。在古代,尤其是先秦、夏、商、周時期,沒有公立學校。自漢代以來,學校教育分為官學和私學。官學分為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官方學校的費用主要由政府承擔,私立學校主要依靠個人或集體力量。私立學校的經費大部分是由創辦者自己提供的,也向學生收取壹定的費用。貧困兒童的初等教育大多是免費的。學費收入在中國古代壹直不是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除了官學,民辦的私立學校才是主流。私塾是中國傳統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很多孩子都在報優秀班和興趣班。妳為什麽報了壹個民社辦的班?因為它的質量高,教學好。美國的名校都是私立和私立的,比如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等。要有自由的思想,我們必須有自由的制度。古代沒有教育局,但文化教育水平舉世聞名。公立學校不多,但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摩肩接踵。教師資格證不需要官方頒發,但老師不僅學識淵博,而且情操高尚。另壹方面,目前九年義務教育用的是壹樣的課本,說的是壹樣的話,舉的是壹樣的手,最後是壹樣答案的冷冰冰的教室,造就了壹群標準的孩子。知識是無邊無際的海洋。就課程設置而言,不能說九年義務制,語文、數學、英語讀多少書就能達到中等教育水平,這顯然是不科學的,也不符合教育規律的。標準答案和填鴨式教育不利於孩子智慧的發展和個性的成長。在公立學校,不可能因材施教。私立教育機構在教學上遠比公立學校的私立學校的老師更有創意,教學方式也更靈活,以前被稱為老師。文藝作品中(比如《白鹿原》裏有個朱老師),老師留著山羊胡,戴著瓜子帽,拄著拐杖,拿著尺子,大概就是這樣的形象。應該是壹個很有學問的人。從年齡來看,他30歲站著,40歲不迷茫,甚至50歲就知道自己的命運,對人生有著深刻的理解。現在的小學老師普遍合格,經驗不足。學習經驗不多,對人性和孩子的了解還是比較欠缺。現在的教育多是公辦教育,應試教育,標準化教育。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壹直在比,小學比,初中比,高中比。這種互相攀比的方式,離教育的本源越來越遠。曾經有個媽媽問,孩子學習不好怎麽辦?外界條件很難改變,做個好老師,自己教。雖然現在沒有私立學校,但是我家是私立學校,我最了解我的孩子。好母親勝過好老師。《三字經》裏有壹句話:養而不教是父親的錯。什麽是老師?壹個嚴格的傳教士。還有壹層意思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沒有私塾老師教怎麽辦?那就退而求其次,做好家庭教育。人的壹生有三個環境:家庭、學校、社會。對於孩子來說,社會教育還做不到,家庭教育壹定要做好。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希望。錄取比2008年好,中年入學比2008年好,也就是說每年都招生。中年中考是隔年壹次的檢查。現在的學校,考試頻繁,名目繁多,前所未有。好像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試,讓人變得又笨又“烤”。讓孩子壹次次覺得自己是傻逼。壹個“烤”證明是傻子,趕緊學;第二次“烤”證明是忽悠,然後學習;過幾天再“烤”,還是個傻子,太不人道了。孩子在教育的機器下畸形了。每天小考,每周小考,加上月考,季考,中考,高考。等妳考上大學就完了!1 2年,我努力學習,努力考試。到了大學,我“噗噗”。看看國外,壹年級玩,二年級玩,三年級玩……大學好好學習。這樣的情況怎麽和別人競爭?第壹年有壹年的任務是區分記錄和經典。月經異常是什麽意思?有個成語叫“分崩離析”,用互譯來解釋。分離意味著分析,分析意味著分離。經典是教材。最好的教材,堪稱經典。現在孩子學的課本都很水,像白開水壹樣無味,都不好意思被稱為經典。留下經典,就是讓孩子讀最好的書。讀最好的書,不能翻,看壹眼,看壹會兒。最好的書,要像熟練的工人壹樣,壹頁壹頁剝開。曾國藩有壹個做事的方法,就是“五物重要”:到了五物,身、心、眼、手、口。”“人心給人,萬物苦心析其大連貫,小連貫,始連貫,終連貫,管其情而分之,亦勝於象。“所謂大序、小序、初序、終序,都要仔細分析,這也是對背離經典的評論。讀書要讀最好的書,最好的書要苦心分析。老師也要區分誌向和孩子的興趣、誌向。第壹年孩子會做什麽?想離開經典。第壹年老師會做什麽?不是分數,而是看孩子的誌向在哪裏。當然,這個誌向並不完全是長大後當科學家或者宇航員。什麽是野心?誌向上面是讀書人,下面是心,可以理解為壹個人的心、興趣、愛好在哪裏。孔子弟子3000人,聖賢72人,上至壹國宰相,下至屠夫、菜販。三百六十行,每壹行都是冠軍。不應該把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告訴所有人,而是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老師和家長要幫助孩子辨別、判斷和培養孩子的誌向和興趣,並為他們創造條件。說白了就是考察和訓練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是什麽。三年來,尊崇樂團的“業”不僅指專業,也指學習。尊重妳的職業和學業。三年後老師會檢查孩子對學習是否有尊重的態度。說白了就是尊重知識,尊重學習。音樂組是考察妳能不能和同學快樂和諧相處,能不能融入團體和團隊。”音樂組”應該從小培養。怎麽玩得開心?以佛教的“四射法”來說,* * *八個字:布施——願意布施;熱愛語言——邊說邊聽,別人喜歡聽;良好的行為——壹言壹行,壹舉壹動,是否對他人有益。不能損人利己,也不能損人利己;同事——能不能齊心協力做壹件事,能不能犧牲小我成就大事?就是大家為我,我為大家。做到這四點,音樂組就不難了。現在學校和家庭教育都強調競爭教育和比較教育。兩個剛在學校打架的朋友,回家聊成績的時候,好像是“仇人相見恨晚”。“大家都在說走自己的路,給別人留後路。但是,如果妳走了,妳會變得孤獨,妳不會和妳的同學,同事相處。這對孩子的品行、性格乃至未來發展都極為不利。區分經典和尊重音樂群體是次要的。區分經典是妳心裏說的想的,尊重音樂群體是妳做的,言行要壹致。上學的第壹年是幼稚的,調皮的,嬉笑打鬧的,但是經過三年的教育,好的習慣要養成。表現在學習態度是否敬業認真,能否與同學相處融洽。五年制教育第五年的階段性目標是考察學與教的關系。博覽群書有兩層意思,第壹是博學,第二是好學。”學”不是“學”,而是比學更深的層次。《論語》有:時時學習。學和學不是壹個意思。學習是輸入,學習是輸出,學習是理論,學習是實踐。所以,學習既要有知識,又要善於學習。能實踐,勇於嘗試。讀書要學會承前啟後,因果要對應。廣泛學習的前提是什麽?是壹個區分唱片和經典,尊重作品的音樂團體。脫離經典,是深入的,腳踏實地的基礎。而不是撇水,指東指西;又不是猴子掰玉米拔蘿蔔扔白菜。學習和種樹壹樣,壹定要有深厚的基礎。沒有基礎,就沒有辦法茁壯成長。草壹拔起,灌木的根不深,參天大樹的根最深。讀書先要深刻,再要廣博。不能壹開始就讓孩子學這個,看那個。看多了會更迷茫更麻煩。有的孩子,妳這樣說他,他那樣反駁妳;妳那樣教他,他這樣反過來對妳。大人不能和他爭論,有種秀才遇到兵,無理取鬧的感覺。事實上,孩子們學得非常廣泛。知識變得泛濫,用起來就成了詭辯和狡辯。深入壹門打基礎,不是宅男,也不是妓女。也要尊重音樂群體,善於相處。這也是後面提到的“相見恨晚,相安無事”。親愛的老師。第五年,可以親近老師。”《三字經》包括:親近師友,學習禮儀。剛入校的時候,老師演的是魔王,演的是金剛,很嚴厲,是王者,有尊嚴,有威望。五年後要開始親近老師,從學習轉向與老師的情感交流。也就是說,要註意先嚴後寬,嚴與善,善與威並重,寬與猛相結合。我們在幫孩子選老師的時候,往往會覺得這個老師很和藹,很好說話,是個好老師。這可能不對。嚴師進退兩難。以前的教育是先管教,後嚴格,再寬大,先培養孩子的尊重心態,才能親近。如果是反過來,先親近,再嚴格,就不嚴格了。在胡適的《我的母親》中,母親的嚴厲處處體現。只有這種嚴格,才能最終產生善意。如果善良和仁慈與嚴寬之間沒有區別,孩子們就不會懂得感激、尊重和虔誠。第七年,教育的階段性目標是兩件事:討論學習和交朋友。第七年可以討論知識,學習交友。老師過去很嚴格。七年前,他們不和學生討論。其中壹個原因就是妳剛入門的時候什麽都不懂,開始問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過了七年或者相對長壹點的時間,原來的問題就自己解決了。雖然這是壹個深奧的問題,但妳自啟蒙運動以來就壹直在思考。同時,不允許學生之間互相討論。由於同學之間基礎不紮實,認識膚淺,大家互相討論時很容易誤入歧途,陷入邪見的邪門知識中。選擇朋友,準確的說就是選擇朋友。從銜接環節來說,拍友和音樂組並不矛盾。樂團是常見的植樹,帶朋友是摘果的關鍵。三年奉獻音樂組融入團隊,融入集體,融入學生,不存在交朋友的問題。七年了,要有選擇性。壹個人年輕的時候,思想和性格都沒有定型,跟誰親近,都會或多或少受到別人的影響。壹句話壹個笑容,壹舉壹動,哪怕是無心學習,但是時間長了,潛移默化,自然就相似了。所以選擇朋友要慎重。選擇朋友的標準是什麽?《論語》中孔子說:“得者有三友,失者有三友。朋友直爽,朋友原諒,朋友多聽,有益。朋友會破碎,友善柔軟,朋友會毀了,損害了。“友誌:朋友心直口快,有話直說。《維摩詰經》中有壹句話叫“直心為道場”。朋友有俠義,有俠義,有直爽,這樣的朋友值得交;朋友原諒:朋友心胸寬廣,慷慨寬容;朋友見多識廣:朋友見多識廣;以上三位是好朋友,值得交往的朋友。”《弟子規》上說:直接原諒別人,逐漸相親。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是朋友,就是君主:偏激,不和諧,走極端。就像俗話說的,壹根筋,死腦筋。友善而溫柔:太軟弱且善變,無法與之交朋友。朋友是好的:奸詐的人是狡猾的。後三種朋友是壞朋友。關系越深,災難就會降臨。說到朋友,歷史上有很多關於人的故事,比如鐘子期和俞伯牙知己的故事。管仲和包與交好的故事都值得壹讀。壹籬三樁壹英雄三幫;生我的父母成為我們的老師和朋友;這個道理應該早點明白。第七年,能夠向朋友學習,那叫小成功。這時候就有點成績了。九年很了解階級,立場堅定不反對,這是很大的成就。夫則足以移風易俗,近者勸之,遠者懷之。這所大學的方式,也是九年教育的階段性目標:博學,立場堅定,不反對。現在講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是有原因的。認識類,理解類。認識壹個品類,簡單來說就是認識壹個品類。通路,說白了就是這樣那樣,舉壹反三,舉壹反三。學習要深入壹門學科,時間長了,自然就什麽都懂了。先細後寬。很多在某個領域有專長和造詣的人,比如畫家,會從審美的角度去理解壹切;書法家會用書法的方式去理解生活的方式;建築師會用建築的思路去理解文章;壹個菜農會用種植的規律來解釋人才的培養。沒有深刻的前提,所謂的廣度應該叫泛濫。堅強地站著,但不要反對它。站著就是站著,站得穩就是站得穩。讀古文,要細心,要慢條斯理,體會文中的無限含義。類比壹下,如《心經》所言:久觀菩薩,深行般若波羅蜜多,見五蘊皆空,苦盡甘來。”深入”就是做壹件事,不是簡單地做,而是深入地做。行的深度是“強而不反。“套用壹句話,堅強的站著就像大象過河,水流再快也沖不下來。強是因為基礎紮實,信心堅定。不回去,不反悔,不回頭,沒有精神。因為基礎紮實,信心堅定,即使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監督,我們也能立場堅定,不反對。借用“大學”的話:謹慎。壹個人不管有沒有被大眾監督,都可以堂堂正正,自強不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和自己的尺度。面對艱難險阻,誘惑陷阱,也能從容淡定,永不退縮,永不回頭。為什麽靠近朱者赤和墨西哥的人是黑人?說明人很容易被影響,被感染,被改變。為什麽墨水悲傷絲染?因為白絹壹旦用墨水染過,就很難恢復原來的顏色了。為什麽泥巴不沾,清而不妖?說明基礎很深,而且很強,不反。九年很了解階級,立場堅定不反對,這是很大的成就。這個時候,可以認為是壹種成就。有了這個成績,才能真正肩負起移風易俗的社會責任。近的勸,遠的懷。此大學之道也。這是學習和教育的方式和方向。在經典詮釋的方法上,大學說:大學之道,顯德,親民,止於至善。親民就是化人為俗,即近者勸之,遠者懷之。親民、至善是“大學”的目標。以前某大官犯了重罪牽連九家,後來又發明牽連十家。除了九大家族,還增加了教師家族。這說明了教育的神聖和教育者的責任。如果老師只負責壹節課壹次考試,家長的眼睛只盯著壹次考試壹個年級,說明用心不夠。壹個老師,不管教什麽,教幾年級,教多久,都要對孩子的壹生負責。他應該意識到他所說的話將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明顯的影響。《紀》說:“飛蛾撲火,可以借鑒。”這意味著飛蛾是幼蟻。事實上,螞蟻經過努力和積累,是可以成為蟻王的。總的來說,就是結婚多年的媳婦,積累到壹定程度就可以做自己房子的主人,承擔起“勸近者懷遠者”的社會責任。就是這個意思。這本書沒有充滿文字,文字也沒有充滿意義。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關於在費老師店裏買書的通知:針對大家提出的簽名要求,現將有關事項特別通知如下:1。如果妳訂的是《漫談》的卷,作文有多大,請盡量和購物車壹起帶。為了保證用同壹個包裹郵寄,既節省運費,又不容易出錯。如果不用購物車壹起拍,會造成兩個包裹兩個運費的可能。二是因為簽字,工作量非常巨大。所以壹定要在淘寶的“買家留言”裏註明。簽名的表頭以“買家信息”的信息為準。“成分有多重要”,如果買家留言裏沒有註明,就要查“孩子”。如果“隨機談”裏的“買家留言”裏沒有信息,頭像就以“妳好”相稱。三、《隨機談》是內部學習資料,市場上沒有發行。只在“非常老師店(淘寶)”有售。四、由於需求數量無法確切控制,所以“隨意談”是壹種限量銷售。到目前為止只印了500本。要得到簽名書,請去費老師的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