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心理營養論——王維

心理營養論——王維

心理營養是壹個簡單的模型。正是這種模式的簡單性,可以用在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甚至心理咨詢中,而且用起來不僅好用而且有效:用在親子關系中,關系會得到改善;用在親密關系中,親密關系互相滋養;用於心理咨詢時,還能促進來訪者迅速深入的轉化和改變。

心理營養大概是這樣表達的,就像植物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人的成長需要心理營養才能健康成長。心理營養就像生理營養壹樣。很多孩子的成長,只要給營養就可以實現。比如孩子三個月翻身,六個月坐起,學會說話走路,只有生理營養到位才能做到。同樣,只要給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他們就能成長為壹個心理健康的人,他們的五朵金花都能綻放。這五朵金花分別是:愛、獨立、聯系、安全、價值。相應的心理營養包括:無條件接受、關註、安全感、肯定、表揚和認可、榜樣。

妳看,這樣壹個簡單樸素的模型,相對於細分的對象和自我模型,可以說是最關鍵的完美,就像畫龍點睛壹樣,心理營養是它的核心。

無論是客體還是自我,主體間互動的核心都是心理營養。接受了心理營養主體的能量後,就可以提升,就有了轉化和改變的基礎。沒有心理營養,主體就會退縮,陷入自我保護或自我孤立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心理營養更接近人類成長的本質。

在代際互動中,很難給後代父母得不到的心理營養。所以,作為壹個親子導師,妳需要學習和向家長展示,如何給孩子和在場的家長提供心理營養。這樣,心理營養與正面管教、父母效能感等壹系列育兒教育模式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父母會學,會做。因為,不是用來給孩子做的,而是父母先學會為自己做,為自己做。它只是引發了壹句話。想要改變別人,首先要改變自己。同樣,作為咨詢師,我們要學會成為來訪者的重要人物,我們可以給他們心理營養,可以幫助他們實現由內而外的轉變。前提是輔導員自身的成長能給他足夠的心理營養。

這樣,心理營養不僅是壹種模式,更是壹個人、壹群人成長的系統模式,代代相傳,供親子導師、心理咨詢師、家庭、組織使用。

正是因為這個模型好用,所以我在學習的時候,喜歡反復學習和咀嚼心理營養和五朵金花的關系,把自己的學習思維和其他學習聯系起來。

五朵金花中,這是我對它們的理解。安全感和價值感是壹個人內心世界的體現,聯系和獨立是與人交往的體現,愛是生命的體現。這是看壹個人的不同維度,所以這五朵金花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互關聯的。

通過學習,安全感遠遠大於我之前的想象。大的方面,壹個人對黑暗的恐懼,焦慮,挑戰,孤獨等。都是安全感的表現。往小的方面說,壹個人的退縮,不願意嘗試,不願意探索,拖延等等。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安全感的建立是以母親的安全感為基礎的,孩子和母親的很多互動都會體現在安全感的傳遞層面。安全感不足的母親,會帶出安全感類似的孩子。只有母親的安全感足夠,像堅實的大地壹樣,牢牢地承載著我們,孩子的安全感才能穩固地建立起來。其實穩定的母親包括夫妻關系好,體現在母親的情緒穩定,體現在母親給孩子很多機會去做。其中,穩重的媽媽在個人成長上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如果把母親帶給孩子的安全感比作大地,那麽父親帶給孩子的價值感可以比作藍天。天地間壹個大寫的人,是爸爸媽媽壹起為孩子寫的。要以母親帶來的穩定的安全感為基礎,再以父親呈現的正面表揚和認同壹點壹點塑造孩子的價值感。

如果說安全感是壹個人生存的基礎,那麽價值感就是壹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我理解的價值感是壹層壹層發展起來的。核心是自愛,中間是自我形象,外層是自信。中間層和外層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在不同方面會不壹致。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對自己的某些方面很有能力,但不壹定自信。有些人有自信,但還是表現出自我價值感不足,時高時低。

價值感的內在部分——自愛,是與無條件的愛聯系在壹起的。如果孩子得到了無條件的接納和無條件的愛,就能學會無條件的自愛。否則,孩子往往會學會有條件的自愛,或者根本不愛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可愛。這樣的孩子,即使以後能力得到了提升,價值感也不會得到提升。

價值感的中間層——自我形象,與父親的身份認同有關,孩子與母親的關系是從融合到分離的,父親的出現是讓孩子感知世界、促進與孩子分離的關鍵。與這把鑰匙相關的概念是邊界,在這個邊界中,兒童逐漸認識自己,建立自己的形象和與外界的基本關系。隨著兒童自身能力的成長和與外界的互動,自身能力帶來的成長和與外界互動帶來的反饋成為兒童自我價值的外在建構。其實這部分外層是建立在內兩層的基礎上的。有句話說,壹個人的自我價值是由他對自己的認可程度決定的。不管外界怎麽誇,他不認清自己也沒用。壹個人只有認清自己,才能被外界接受。

聯系和獨立是關系維度的體現。聯系是緊密性和相關性,而獨立也是壹個關系維度。同時也體現了壹個人的責任感和選擇能力。作為壹種心理營養,模型與五朵金花有關。作為外在言行的示範,可能和壹個人的獨立和聯系更緊密,往往父母是什麽樣的,孩子也是那樣的。

而愛是人類存在或作為生命的基礎,不管愛不愛,它都是存在的。在愛的呈現上,父母的模範往往是無言的,壹個模範父母是孩子愛的源泉。

回過頭來看,什麽是安全感?當孩子在媽媽身邊感到安全時,他就會出去探索。當他覺得外面的世界和他想象的不壹樣的時候,他就回來看著媽媽。當他覺得足夠安全時,他會再次出去探索。當我們消化不了壹些沖擊的時候,比如這次突發的疫情,口罩,感染人數,疫情嚴重程度,各種信息都消化不了,就會沖擊我們的安全感。所以我把安全感定義為成年人內心世界與外界認知的差異或沖突,壹個人會陷入恐慌。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比如轉學、搬家、升學、考試等。也正是如此,安全感與孩子的學習和專註力密切相關。

問題是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這方面的需求,只看到了後面的結果,而沒有看到前面的原因,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而這方面要靠媽媽在增強安全感的同時,增加孩子對這方面的敏感度,這樣更容易幫助孩子。

壹個安全的母親是什麽樣的?這樣的母親敏銳、靈活、耐心、冷靜、溫柔。與那些女人相比,她對情感麻木不仁,大大咧咧。雖然她什麽都不怕,但是這樣的媽媽很難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所以,要給孩子安全感,這個工作真的很適合媽媽去做。很難做到心平氣和,溫柔嗎?因此,安全感的心理營養具有性別特征,適合女性。女人給孩子安全感,比男人重要得多。

所以,從女性特點的角度去理解安全感,可以讓妳對此有更多的感受。因為女性的生理特點,女性的舒適比男性更有效。尤其是女性的大腦結構,對情緒的感知和整合,遠比男性更容易讓人產生同感。同時,我們了解了親密關系,知道安全感是女性在親密關系中最大的欲望。多麽奇怪的組合。女人最適合有安全感的心理營養,也最需要安全感。

相比之下,男性更適合肯定、贊美和認可,這是提升價值感的心理營養,而男性在親密關系中也最需要價值感,難道不是巧合嗎?不,價值感需要在充分安全和孩子與母親分離的基礎上完成。這個時候,界限就必須被贊美和認可。這樣的力量和視野也是最適合男人的,適合男人的大腦結構和關註點。

所以簡單來說,安全感和價值感是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打造的五朵金花的兩大核心。並且給出了這兩個核心的基礎,壹個是無條件接受,壹個是關註。怎麽理解呢?接納是父母和孩子相互聯系的基礎。沒有接受,就沒有溝通和交流,兩者之間的聯系也就中斷了。(無條件來說,對孩子的影響之前已經分析過了。)而註意力對應的是對孩子的影響。妳越重視孩子,孩子就越依賴妳,越傾向於接受妳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無條件的接納和關註是親子關系的基礎。安全感和價值觀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核心,母親影響安全感,父親影響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