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邊防戰士的感人故事75字

邊防戰士的感人故事75字

解放軍報《雲中驛站》——驚天動地的世界屋頂前沿驛站時代頌歌。

人生總是面臨很多選擇,不成功便成仁的高尚選擇最能體現靈魂之光。-題字

這是壹首發生在世界屋脊邊檢站的驚天動地的時代頌歌。

西藏軍區某邊防團五連六班進駐詹娘舍的戰士們,在雪崩來襲、生命垂危之際,表現出勇敢頑強、團結互助的精神,生動再現了當代邊防戰士的高尚品格。

6月13日,成都軍區在拉薩召開命名大會,授予六班“團結互助勇敢頑強模範班”榮譽稱號。

面對雪崩的選擇—

給戰友生命的希望

西藏亞東縣氣象局局長賈貧:

今年2月以來,亞東縣出現持續強降雪天氣。詹娘房驛山口積雪厚度2至4米,凹地積雪最深處達40至60米,風力達10,為歷史罕見。

在特殊的自然環境下,詹娘舍哨所官兵壹直過著夏天吃雨,冬天吃雪的生活。

3月2日,軍醫王新和戰士回宇吃完午飯,背著背包到離哨所約15米的地方將雪背到水中。在近80度的陡坡上,兩人把壹鏟雪裝進了背包。

13: 30,壹聲悶響,打破了展娘府哨所上空的寧靜。回宇腳下的積雪突然崩塌,連人帶鐵鍬都卷入了300米深的懸崖。

“班長,回宇掉下懸崖了!”氣喘籲籲地,跑回哨所,向班長荊報告。

“快!值班員留下,其余同誌跟我走!”景當機立斷,帶領副班長梁波、戰士杜江南、楊恒生、、衛生員迅速下山救戰友。

由於下山通道被積雪覆蓋,荊拿著鏟雪的鏟子迅速滑下懸崖。找到,荊把他抱在懷裏,喊著他的名字,掐著他的“人”。大約30分鐘後,回宇終於醒了。

寒風呼嘯,烏雲翻滾。“走吧,要打雷了。”荊說完,把背包繩綁在腰上,仰面處於半昏迷狀態的指揮大家撤離崗位。

通往哨所的“路”是壹個80度左右的陡坡。楊恒升拿著鐵鍬爬上去鏟雪開路。副班長梁波壹邊走壹邊拉著杜江南和,使勁把腳下的雪壓下去。前面的戰士每邁壹步,就把班長景腰上的背包繩拽高壹步。走在最後的王新把手伸進雪裏,把頭緊緊地靠在班長回宇的背上。

當戰士們爬到離哨所約100米處時,楊恒升發現上面的積雪裂成了壹個巨大的弧形。“班長,可能又有雪崩了!”楊恒升話音壹落,積雪突然崩塌,戰士們再次被卷下懸崖。

不知道過了多久。第壹個醒來的荊雷磊,猛地壹痛坐了起來,壹口鮮血湧出。他撐起身子,爬過去和其他士兵壹壹握手,然後把趙勇和於慧從雪中挖了出來。

此時,回宇處於嚴重昏迷狀態,其余士兵也不同程度受傷。

看到大家都受了重傷,雪又深又陡,天也快黑了。荊雷磊當即決定:“我留下來照顧回宇。妳應該繞道回到崗位報告組,找人來救妳。”

“我是軍醫,我留下,妳走!”王新懇求道。

“班長,要壹起走就壹起死。”其他幾個士兵說。

面對生死抉擇,戰士們表現出了邊防戰士的高尚情懷。

景命令道:“衛生員和我會留下來照顧。就算爬,也要爬出來向上級匯報情況,然後找人來救妳!”

山風呼嘯,霧氣升騰。包括梁波在內的四個人爬上壹座山梁回頭望去,卻看到和在冰天雪地上把於慧抱在懷裏,焦急地向他們打手勢“走吧”。

淚水湧上眼眶,在四名戰士的臉上凝結成冰花。

面對絕望時的選擇—

勇敢、頑強、團結互助

西藏軍區副司令員、西藏軍區總醫院院長、高原病防治專家李素芝:

普通人壹天需要2000卡路裏,野營、行軍等重體力勞動壹天消耗3200到4200卡路裏。壹個普通人在海拔4000米以上零下10攝氏度的雪地裏,不補充食物,只能存活12小時。

梁伯帶著三個士兵趕到哨所。他們四個人被分成兩組。杜江南在前方10米處開路,梁波與楊恒升、緊隨其後。突然,哢嚓壹聲,杜江南腳下的冰裂開了,身體立刻陷進了雪裏。

“快,杜江南掉進雪洞裏了!”梁博立即指揮大家救人。

雪下的樹枝劃破了戰士們的手,雪被鮮血染紅。寒冷,疼痛,饑餓...各種磨難交織在壹起,侵蝕著戰士們的身體。耐心和堅持!20多分鐘後,大家終於把杜江南拉出了雪洞。杜江南的胳膊和頭都被割傷了,額頭上的血止不住的往外流,渾身不停的顫抖。

夜晚是黑暗的,刮風的,危險的。戰士們走出約1000米又是壹聲“哢嚓”。

“副班長!”走在梁博身後的楊恒升看到梁博滑入冰川,失聲了。

“快,走橋。”戰士們在刺骨的雪地上輪流抱著對方的腿,慢慢把梁博從冰川上拉上岸。

落地後,梁博的衣服變成了“冰甲”,鞋子脫落,瑟瑟發抖。

饑寒交迫,傷勢加重,行走困難。走著走著,梁博的眼睛開始模糊,腿也漸漸不行了。他對大家說:“我可能去不了了。趕緊往前走,好有人救班長,不然誰也出不來。”

“副班長,我們無論如何不能丟下妳。”楊恒升哭著抱起梁伯,掙紮著往前走。事實上,楊恒升的腿已經在雪崩中受傷。

在艱難的行軍中,戰士們每走壹步都要全力以赴。突然,楊恒升眼前壹黑,和梁博壹起倒在了雪地上。

“只有盡快報告,才能救出戰友!”杜江南和奮力向前。剛走出1公裏,腿部和面部受傷的趙勇也暈倒在雪地上。

杜江南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必須迅速把信息傳遞下去!他用手捂住傷口,爬了壹段,滾了壹段,連滾帶爬地爬到了柱子上。

23時30分,在經歷了近10個小時的生死之後,滿臉是血的杜江南終於向上級報告了戰士雪崩的情況。

部隊領導得知情況後,立即組織力量營救。很快,梁博、楊恒升和趙勇被救出,但沒有發現其他三名士兵的蹤跡。

軍人的生命重如山。軍委首長和成都軍區、西藏軍區領導十分關心失蹤戰士的安危,多次指示采取極端措施開展救援工作。軍區領導決定動用直升機飛赴西藏邊境搜救。同時,該團派出搜救隊,利用夜間低溫硬雪等有利條件,逐步向前推進,實施地毯式搜索。

三名戰士最終被找到,但他們已經與雪山永遠融為壹體。

面對艱難的選擇——

無私奉獻的雲中島

西藏軍區邊防部部長李俊安:

詹娘舍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東部,海拔4655米,占地40平方米。6-9月為雪季,6-9月為雨季,6-6月為雷電多發期,氣溫10℃至-30℃。

12年3月,在三名戰士犧牲後的第10天,中央電視臺軍事紀實欄目播出了反映詹娘院官兵生活的電視劇《雲中驛站》。半小時的電視短片再現了烈士生前的音容笑貌。直到節目結束,王新烈士的母親還在抹眼淚:“沒想到寶寶會在這麽苦的地方當兵,但每次打電話,都說壹切都好。”

被稱為“雲中孤島”的詹娘院哨所生活條件極其艱苦。

哨所缺水,戰士們夏天接雨水,冬天取冰雪水。這兩種水缺乏礦物質,常年飲用會脫發,指甲凹陷。為了增加礦物質含量,士兵們在水缸裏放了各種石頭。為了節約用水,大家早上用壹盆水洗臉,晚上壹起洗腳。

哨所位於風口,壹年有300多天刮風,風力在6級以上。哨所的戰士每年都要走下雪山,回到亞東縣城。不用問,人們都知道他們是珍妮家哨所的士兵。因為嚴重缺氧和長期暴露在強紫外線下,他們的臉呈紫黑色,頭發稀疏,手呈紫紅色腫脹,指甲陷進小勺子裏。那是珍妮家留下的痕跡。

就是這樣壹個地方,卻是邊防官兵向往的地方。30年來,每壹個上詹娘舍崗位的官兵都是主動申請的。

當壹些同齡人在享受現代生活的時候,哨所官兵卻甘願擠進20多平方米的吊腳樓,在雪山之巔為祖國站崗,接受大自然的殘酷磨煉...

珍妮家到底有什麽神奇的魅力,讓官兵愛她無怨無悔?

保衛國家是中國軍人的使命感。梁博告訴記者:在詹娘舍哨所站崗,最能體會什麽是邊界,什麽是國家主權,最能真切感受到作為壹名雪域衛士的榮耀和自豪。

是在困難環境下主動接受鍛煉。趙勇告訴記者:人活著,就要有所追求。當壹名戍邊軍人,就是要去最艱苦的地方鍛煉自己。能吃珍妮家崗位的苦,能面對任何困難,接受壹切挑戰。

這是戰友之間純粹的兄弟情誼。楊恒升告訴記者:5438年6月+今年10月,景收拾行李,準備回家結婚。當她得知老班長的妹妹王國昌患有尿毒癥,需要腎移植時,家人告訴他立即回去處理緊急情況。他當即決定再次推遲婚禮,給老班長壹個休假的機會。沒想到,他和未婚妻再也結不了婚。今年春節,哨所官兵全部生病,藥品全部吃光。荊掙紮著起身,為大家煮了壹鍋辣椒湯。

其實,記者知道戰士們有話要說:崗位很難,但再苦也要有人守著。我不吃苦,就意味著其他同誌會吃苦,所以我寧願把苦留給自己。更何況為祖國戍邊,苦中有樂,苦中有榮。

這是我們的戰士,平凡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