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文化有哪些中國文化內涵?
書法文化的國學內涵是儒家書法藝術。作為壹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也必然包含著客觀的社會生活和書法家自身的思想感情。儒家思想影響了我們的社會兩千多年。書法家,尤其是舊時代的書法家,不是讀了很多詩書的儒家後代。書法的創作、欣賞和批評能不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嗎?書法要求結構平衡、公平、端莊、美觀,儒家主張中和為美,以義為中心,以形表義。書法中,筆畫之間要穿插、避讓,各部之間要呼應、協調。儒家要求“和為貴,中庸為和”,仁義禮義是做人的原則。在書法創作中,要強調個性而不失個性,而儒家要求“君子和而不同,中和而不流。”書畫自古同源。書籍為心靈而畫。創作時要師法自然,描寫書法之美,評價書法水平。我們經常用自然界中的壹些現象或狀態來做比喻,比如:驚雷落石,飛獸驚懼,像月初的懸崖,又在群星之中,等等。都做到了人與自然的統壹與交融,與儒家的天人合壹觀完全壹致。誠信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容之壹。在書法創作中,誠實是必須的。第壹,字的書寫壹定要規範,尤其是草書。規範是誠信的具體體現。如果有人不按照規定的字體結構寫,誰會認出來?那麽,書法作品要題寫、蓋章,不僅僅是出於構圖布局和色彩對比效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表達了作者的責任感和氣節。簽字蓋章具有法律效力。在書法作品中,雖然沒有那麽嚴重,但作者對誠的表達,也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儒家是德才並重,特別註重壹個人的才能和德行,以及對德行的要求。認為道德是人才的基礎,註重性格內在品質和外在表現的統壹。提出“溫柔,則君子”。歷代書法家都遵循著“學書法,先學做人”的原則。書法評論家更多的是對人和書的批判。書法家壹旦被認為道德有問題,就不再認同他在書法上的成就。比如蔡京和趙孟頫,就有過這種不壹樣的經歷。書法家經常告誡學生,先學會做人,再學書,這是根本。難道不知道這個根本應該是儒家嗎?儒家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規範和德才並重的道德主張,壹直深刻影響著歷代書法家走向輝煌,成為後世的楷模,顏真卿就是典型的大師。因為對儒學了解甚少,無法給出更有力的例子,但書法與儒學的內在聯系不加分析就非常明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書法始終以儒家的人文道德為基礎,逐漸完善並達到頂峰。字體的創造和演變,書法的形成,都包含著儒家思想的精髓。從不同時代所提倡的字的形制、書法的精髓和神韻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儒家的風格,尤其是漢代的碑刻,尤為突出和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