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尼代托?克羅齊(1866 -1952)是意大利少有的著名學術大師之壹。他是哲學家和美學家,是20世紀意大利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和政治家,也是西方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歷史理論家。我們過去只知道克羅齊是壹位美學家,但實際上他對歷史的貢獻是顯著的。歷史著作有《歷史的理論與歷史》、《作為思想與行動的歷史》、《那不勒斯王國史》、《1871-1915年意大利史》、《19世紀歐洲史》。他的“壹切歷史都是近代史”出自他的《歷史的理論與歷史》,那麽這句經常被引用的話是什麽意思呢?這要看克羅齊自己怎麽說了。克羅齊有壹個區分“編年史”和“歷史”的想法。克羅齊說:“歷史是活的歷史,編年史是死的歷史;歷史是當代史,編年史是過去史;歷史主要是思想和行動,編年史主要是意誌和行動。當所有的歷史不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的文字記錄時,它們就變成了編年史,盡管那些文字曾經是具體的、富有表現力的。”他又說:“當生活的發展逐漸需要時,死去的歷史就會復活,過去的歷史就會變成現在。羅馬人和希臘人躺在墳墓裏,直到文藝復興歐洲的精神再次成熟,他們才被喚醒”;所以,現在我們視為編年史的歷史,現在對我們沈默的文獻,大部分都會依次被新生命的光輝照亮,重新說話。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把歷史和現實完全割裂開來。編年史可能是真的,但它已經死了。只有在現實需要的時候才會被喚醒。這是壹個喚醒過去歷史的新生命。就像我們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喚醒了南宋抗金鬥爭的歷史,延安整風運動中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最後失敗的歷史,80年代初五四文化啟蒙運動的歷史。簡而言之,是活生生的現實喚醒了死亡的歷史。
我們可以通過克羅齊發表這壹思想時的歷史文化語境,進壹步理解他的這句話。克羅齊是上世紀中早期意大利法西斯墨索裏尼的死敵。克羅齊原本是壹個在書房工作的學者,但當墨索裏尼處理人民反對暴政的問題時,他卻變成了意大利知識分子反對法西斯的精神領袖。1925年撰寫《反法西知識分子宣言》,征集簽名並在《世界報》發表,呼籲反抗法西斯統治。更重要的是,作為歷史學家,他寫出了《那不勒斯王國史》、《意大利史》、《十九世紀歐洲史》等歷史著作,用春秋筆法批判時代弊端,反抗法西斯統治。也就是說,克羅齊以學術為武器,投入到與現實的鬥爭中。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他的“壹切歷史都是現代史”是著眼於歷史的“現代性”。克羅齊既然要強調歷史的現代性,那麽他的歷史著作就必然會有失偏頗,必然會突出、省略、建構過去的歷史,以喚醒歷史為現實鬥爭服務。可以看出,他對歷史真實的看法與弗蘭克大相徑庭。他不強調歷史寫作的“客觀性”,而是強調歷史寫作的現實針對性。
克羅齊開創的,後來有科林·伍德等許多人表達的歷史觀,被認為是壹種人文主義的歷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