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對周傑倫《蘭亭序》的評論

對周傑倫《蘭亭序》的評論

所屬專輯 :魔傑座

歌手:周傑倫

作詞:方文山

地區:中國臺灣

發行時間:2008年10月15日

唱片公司:傑威爾音樂

歌詞:

蘭亭臨帖 行書如行雲流水

月下門推 心細如妳腳步碎

忙不叠 千年碑易拓卻難拓妳的美

真跡絕 真心能給誰

牧笛橫吹 黃酒小菜有幾碟

夕陽余暉 如妳的羞怯似醉

摹本易寫 而墨香不退與妳同留余味

壹行朱砂 到底圈了誰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壹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妳壹生的了解

RAP: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壹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妳壹生的了解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壹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獨缺 妳壹生了解)

彈指歲月 傾城頃刻間湮滅

青石板街 回眸壹笑妳婉約

恨了沒 妳搖頭輕嘆誰讓妳蹙著眉

而深閨 徒留胭脂味

人雁南飛 轉身壹瞥妳噙淚

掬壹把月 手攬回憶怎麽睡

又怎麽會 心事密縫繡花鞋針針怨懟

若花怨蝶 妳會怨著誰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壹絕 那岸邊浪千疊

情字何解 怎落筆都不對

而我獨缺 妳壹生的了解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手書無愧 無懼人間是非

雨打蕉葉 又瀟瀟了幾夜

我等春雷 來提醒妳愛誰

(低啞二胡..壹種淒涼的音色就這樣滄桑地訴說著.. )

《蘭亭序》已在月色頭上..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真正品音樂的人.絕不會說什麽《蘭亭序》比不上《青花瓷》.《東風破》才是最絕..不同於菊花臺的悲愴..青花瓷的淒美..東風破的離愁..而蘭亭序更多的是滄桑與無奈..

《蘭亭序》要閱懂歌詞背景內涵..聽入身在其中的意境...再與中國古文化書法相連..

「蘭亭臨帖 行書如行雲流水 月下門推 心細如妳腳步碎」

「千年碑易拓 卻難拓妳的美 人燕南飛 轉身壹撇妳禽淚」

方先生遣詞用句唯美令人拍案叫絕!以書法的行書行雲流水.描寫心細的古代女子在月下推門出來腳步輕移的姿態..再描寫女子的絕世美貌無人能模仿比擬..最後暗喻王羲之的年代東晉.正是王室南遷落魄之際.徒留佳人在北方..

「無關風月 我題序等妳回 懸筆壹絕 那岸邊浪千疊」

雖說無關風月..我題序等妳回壹首詩..但是當手中懸筆欲落款之際..心中激蕩的思緒卻也不免如岸邊千疊的浪~ 而愛情何解..怎麼落筆都不對..若不是真的談過壹回戀愛..恐壹生也無法臨摹出如蘭亭序般千變萬化的情!

「掬壹把月 手攬回憶怎麽睡」

方先生繼青花瓷後再次打撈月色..手攬回憶..何等思念..

長天凈..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

「夕陽余暉 如妳的羞怯似醉 青石板街 回眸壹笑妳婉約」

「心事密縫 繡花鞋針針怨懟 若花怨蝶 妳會怨著誰? 」

蘭亭序實屬句句是詩..條條押韻..意境高雅深情..曲韻婉約有神..

「雨打蕉葉 又瀟瀟了幾夜 我等春雷 來提醒妳愛誰.....」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風又飄飄..雨又瀟瀟

最後二胡把這種絕美淒傷..婉轉牽腸的意境詮釋的完美!

與上壹張專輯不同的是,周傑倫這壹次從古典瓷器到古典書法的轉變。其古韻不退,卻用流行的方式闡述了古典的書法。與王羲之大有不同。蘭亭序是天下第壹行書,本來表達的是“人之相與,俯仰壹世”。

其大致思想如下:

壹、寫蘭亭集會的盛況以突出生之“樂” 。

?文章的第壹段較具體地寫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本段***六句。第壹句交代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目的,第二句交代了與會的人物,第三句寫了蘭亭之優雅的環境,第四句寫盛會上人們的活動情況,第五句寫晴和的天氣,第六句抒發感慨。顯然,六句中,有些是慣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寫自然造化之美,有些卻是寫集會的“盛況”。名士們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著和煦的春風,可遠眺可近觀可仰視可俯察,流觴曲水,飲酒賦詩,暢敘幽情,何其痛哉!快哉!樂哉!而“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其作用在於“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這裏在抒發了生之快樂的同時,又表現出壹種曠達的心境。

?本段以寫盛會始,以抒感慨終;以做“修禊”為名,以行快樂為實。

二、寫靜者躁者的異同以突出死之“痛” 。

?文章的第二段寫了兩種人,壹個是喜歡“靜”的人,壹個是喜歡“躁”的人。前者“取諸懷抱,晤言壹室之內”,後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兩者又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快樂的時候,得意忘形,感覺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對高興的事物感到了厭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什麽感慨?有兩個:壹個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述”;另壹個是“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它告訴我們三點:其壹,事物有生就有滅,有樂就有悲;其二,事物由生到滅,由樂到悲,其時間很短暫,倏忽之間,正如白駒之過隙;其三,生命之長短之存滅,不是主觀所能左右的,它取決於自然的造化。由此說來,生命是何其寶貴!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才引用古訓“死生亦大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嘆:“豈不痛哉!”

?三、文章為批評名士之虛無的思想觀念而作 。

?東晉是名士風流的時代。他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們思想消極,行動無為,就像浮萍之於海水,隨波蕩漾,飄到哪裏就是哪裏。當然,死了就死了,無所謂,因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壹死生”“齊彭殤”。對此,作者作了委婉的批評。

?生和死是兩碼事,不能等同起來。生有各種各樣的生,有的人活得窩窩囊囊,有的人活得誌得意足;死也有各種各樣的死,有的人死得默默無聞,有的人死得轟轟烈烈。司馬遷說:“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臧克家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毛澤東說:“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生與死怎麽可以等同呢?正如作者所說的:“固知壹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作者這樣寫,表明了他對生死問題的看重,他是想以此來啟發那些思想糊塗的所謂名士,不要讓生命輕易地從自己的身邊悄悄逝去。

?四、文章以“死生亦大矣”的觀點來警醒“後之覽者” 。

綜上所述,文章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闡述了“死生亦大矣”的觀點,批評了士大夫之虛無的思想觀念,顯然是有感而作,緣情而發。但是,作為壹篇文集的“序”,除了批評士大夫之虛無的思想觀念之外,還要對結集的目的說壹說。參加蘭亭集會的是當時社會上的名流,如謝安、孫綽等人。正如上文所說,他們引觴曲水,飲酒賦詩,暢敘幽情,何其痛哉!快哉!樂哉!然而,“向其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對此,作者認為“豈不痛哉”!所以,把他們賦的詩收錄下來,不至於使其泯滅,而讓其流芳百世,使“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如作者壹般,生發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壹也”,因為“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這不能不令人慨嘆作者有壹副多麽好的心腸!

方文山這壹次別出心裁。把古典的內涵用現代的流行來解釋。蘭亭風花,懸筆表情:

"蘭亭臨帖 行書如行雲流水 月下門推 心細如妳腳步碎" 那壹段愛情好像如蘭亭的行書,纖細,婉約,不羈,似行雲流水,卻又不乏細膩,有壹些青花瓷的味道。但是,妳早已經離我而去,那份愛就像碑上殘缺的題序,揣摩不定,我的真心要送給誰呀?

“山月不知心裏事”,風月又怎麽能了解我的失意?愛情不在,因為我不了解妳,無法捕捉到妳的內心,我該怎麽辦?只有在碑上題序了。看著那岸邊千疊的浪,這卻是我的行書!承載著我的愛,只是,寫完行書我才發現有空空蕩蕩的感覺?為什麽?情字何解?怎落筆都不對呀,我抓不住妳的內心!!!

“又怎麽會 心事密縫繡花鞋 針針怨懟?”我心中有憤恨萬千,只因為沒有妳。但方文山繼承青花瓷的風格,並沒有直接點出我心中的悲傷,我是靜靜的,柔婉的,在碑前題序。只等春雷,驚醒妳——也很有“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再等妳”的味道。但青花瓷是壹種等待,畢竟彼此相愛,這份愛會繼續,只是相見無期。而蘭亭序中的愛,是我已經失去的,再等下去,也只是等待壹種無奈。因為彼此不了解,所以等待變成了單相思。唉!就把希望寄托在春雷上好了,聽到那春雷,妳會愛我嗎?

下面是個人用歌詞模板寫的

瑢緗閣

停筆易拙 鐫銘背景易難折

壹色勾勒 閣影映水映長河

誰訴說 洗印遍琉璃

闕拓小院寂寞

碑古立 百年矗落魄

虬龍痕刻 入木三分暹羅艷

止聲之弦 瑢緗碧扁微微顫

魂飛夢牽 飾演幅影變

幻細沙羹凜然

宣紙暨馬 記憶尤回轉

門庭雙聯 酒會醉閣不灰

待菊花碎 唯苜蓿又生蝶

琴聲告誡 如瑢緗隨風脆

石階連夜 只等刻上蘆葦

亂世爭持 威屹動蕩低千險

風逝景散 筆抹天昏未遮掩

春又至 無意提子收

棋不望窗外顏

談未辦 茶半杯外漣

針針如線 馬蹄慌亂塵土濺

滴淚過千 旗袍已濕旗幟艷

閣不變 壹曲長歌如念角聲的暗淡

烽火狼煙 吹了多少年

門庭雙聯 酒會醉閣不灰

待菊花碎 唯苜蓿又生蝶

琴聲告誡 如瑢緗隨風脆

石階連夜 只等刻上蘆葦

門庭雙聯 酒會醉閣不灰

紛紛雙飛 閣獨留塑成蝶

暮色連悔 霞染去走不回

只留壹閣 瑢緗季節難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