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àn kāi
釋義
分散便餐吃完以後,老李壹家就散開,各自消遣去了。
擴散
kuò sàn
釋義
1.擴大散布:癌細胞已經~。此消息不得向外~。
零散
líng sǎn
釋義
分散;不集中:把~的材料歸並在壹起。桌子上~地放著幾本書。二十多戶人家零零散散地分布在幾個山溝裏。
驅散
qū sàn
釋義
1.趕走,使散開:~圍觀的人。大風~了烏雲。
魂飛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
釋義
也說魂飛魄喪。形容驚恐萬分,非常害怕。
披頭散發
pī tóu sàn fà
釋義
形容頭發長而散亂。
飛散
fēi sàn
釋義
1.(煙、霧等)在空中飄動著散開:壹團濃煙在空中~著,由黑色漸漸變成灰白。
散放
sàn fàng
釋義
1.發放。《清會典事例·戶部·賑饑三》:“又諭:前因 碭山 等五縣 河 水漫淹,當經降旨先行撫恤,賞給壹月口糧,加恩給賑兩箇月,七分次貧並六分極貧民,加恩給賑壹箇月,概行散放折色,以資口食。”
煙消雲散
yān xiāo yún sàn
釋義
像煙和雲消散壹樣。比喻事物消失無余。
壹哄而散
yī hòng ér sàn
釋義
哄:吵鬧。形容聚在壹起的人壹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散發
sàn fà,sàn fā
釋義
〈動〉披散著頭發。
散射
sǎn shè
釋義
1.光線通過有塵埃的空氣等介質時,部分光線向多方面改變方向。超短波發射到電離層時也發生散射。
四散
sì sàn
釋義
向四面分散:~奔逃。
離散
lí sàn
釋義
1.分散不能團聚(多指親屬):家人~。
散光
sǎn guāng
釋義
視力功能缺陷的壹種。由於眼球中的角膜或晶狀體表面曲度不規則,平行光線入眼後,其所結成的焦點不在壹處所致。表現為看東西模糊不清。
彌散
mí sàn
釋義
(光線、氣體、聲音等)向四外擴散。
散落
sàn luò
釋義
1.分散地往下落:花瓣~了壹地。
散水
sàn shuǐ,sàn shui
釋義
〈名〉鋪在房屋等建築物周圍的起保護作用的保護層。用磚石或混凝土鋪成,寬壹米上下,略有坡度,可使雨水淌遠壹點然後滲入地下。
色散
sè sàn
釋義
復色光分解為單色光而形成光譜的現象。可以利用棱鏡或光柵等作為色散系統的儀器來實現。散(sàn)。
散劑
sǎn jì
釋義
幹燥而疏松的粉末狀或顆粒狀制劑,分內服和外用兩種。也叫粉劑。
遣散
qiǎn sàn
釋義
1.舊時機關、團體、軍隊等改組或解散時,將人員解職或使退伍:~費。
散夥
sàn huǒ
釋義
(團體、組織等)解散。
解散
jiě sàn
釋義
1.集合的人分散開:隊伍~後,大家都在操場上休息喝水。
消散
xiāo sàn
釋義
(煙霧、氣味、熱力以及抽象事物)消失:霧漸漸~了。
散布
sàn bù
釋義
1.分散到各處:羊群~在山坡上吃草。
逃散
táo sàn
釋義
逃亡失散:尋找~的親人。
散戶
sǎn hù
釋義
1.指零散的住戶、客戶等。
散心
sàn xīn
釋義
使心情舒暢;解悶:出去走走,散散心。
拆散
chāi sǎn,chāi sàn
釋義
使成套的物件分散:這套瓷器千萬不要~了。
散裝
sǎn zhuāng
釋義
屬性詞。指原來整包整桶的商品,出售時臨時分成小包小袋,或零星出售不加包裝:~洗衣粉。~白酒。
散失
sàn shī
釋義
1.分散遺失:那部書稿在戰亂中~了。
渙散
huàn sàn
釋義
1.(精神、組織、紀律等)散漫;松懈:士氣~。精神~。
散場
sàn chǎng
釋義
演出或比賽等結束,觀眾離開:電影~了。
散座
sǎn zuò
釋義
1.舊指劇場中包廂以外的座位。
放散
fàng sàn
釋義
(煙、氣味等)向外散開。
散件
sǎn jiàn
釋義
沒有組裝的元器件(跟“整機”相對):電腦~。
飄散
piāo sàn
釋義
(煙霧、氣體等)飄揚散開;飛散:炊煙隨著晚風裊裊~。微風裏~著壹股清香。
散會
sàn huì
釋義
會議結束,參加的人離開會場。
流散
liú sàn
釋義
流轉散失;流落分散:有的文物~國外。當年~在外的災民陸續返回了家鄉。
閑散
xián sǎn
釋義
1.無事可做而又無拘無束:~的日子。
失散
shī sàn
釋義
離散;散失:找到了~多年的親人。
雲散
yún sàn
釋義
像天空的雲那樣四處散開。a)比喻曾在壹起的人分散到各地:舊友~。b)比喻事物四散消失:煙消~。
散戲
sàn xì
釋義
戲劇演出結束,觀眾離開劇場。
散記
sǎn jì
釋義
關於某壹事物或活動的零碎記述(多用於書名或文章標題):《旅美~》。
散播
sàn bō
釋義
散布開:~謠言。~種子。
散工
sàn gōng,sǎn gōng
釋義
收工;放工:今天提前~。
散架
sǎn jià
釋義
完整的東西散開,比喻散(sàn)夥或垮臺:木盆~了。渾身酸疼,骨頭像散了架似的。這個小組要不是妳們幾個撐著,早就~了。
放散
fàng sàn
釋義
(煙、氣味等)向外散開。
散悶
sàn mèn
釋義
排遣煩悶:~消愁。到公園散散悶。
散套
sǎn tào
釋義
散曲的壹種。通常用同壹宮調的若幹曲子組成,長短不拘,壹韻到底,用來抒情或敘事。
散居
sǎn jū
釋義
分散居住:壹家人~各地。
舒散
shū sàn
釋義
1.活動(筋骨)。
散文詩
sǎn wén shī
釋義
兼有散文和詩歌特點的文學體裁。跟散文壹樣,不分行,也不壹定押韻,但比較註意語言的節奏性,篇幅通常不大,語言凝練,具有詩的意境。
散熱器
sàn rè qì
釋義
利用輻射、對流和傳導作用把熱量發散到周圍空間去的裝置。在內燃機中借水箱中冷卻的水或冷空氣散掉機器所產生的熱量。取暖用的暖氣裝置也是散熱器的壹種。
集散地
jí sàn dì
釋義
本地區貨物集中外運和外地貨物由此分散到區內各地的地方。
鳥獸散
niǎo shòu sàn
釋義
比喻成群的人紛亂地散去(含貶義)。散(sàn)。
散攤子
sàn tān zi
釋義
散夥。也說散攤兒。
天女散花
tiān nǚ sàn huā
釋義
原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試菩薩和聲聞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薩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後多形容拋灑東西或大雪紛飛的樣子。
陰魂不散
yīn hún bù sàn
釋義
比喻壞人、壞事已經不存在,但是其惡劣影響還毒害著人們。
不歡而散
bù huān ér sàn
釋義
散:離開,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
壹盤散沙
yī pán sǎn shā
釋義
比喻渙散不團結或力量分散沒有組織起來。
妻離子散
qī lí zǐ sàn
釋義
形容壹家人由於戰亂、自然災害等變故被迫四處離散。
稀散元素
xī sàn yuán sù
釋義
沒有形成獨立礦床,而以雜質狀態分散在其他礦物中的元素,如硒、碲、鍺、鎵、銦、鉈等。
散片
sàn piàn
釋義
指古書之殘存部分。《四庫全書總目·聖諭》:“乾隆 四十年十壹月十七日奉上諭,據四庫全書館總裁將所輯《永樂大典》散片各書進呈,朕詳加披閱。”
散人
sǎn rén
釋義
1.平庸無用的人。
散官
sàn guān
釋義
有官名而無固定職事之官。與職事官相對而言。
散佚
sàn yì
釋義
散失。
散亂
sǎn luàn
釋義
不整齊;沒條理;紛亂。
聚散
jù sàn
釋義
會聚與分散。
散仙
sàn xiān
釋義
1.道教語。仙人未授仙職者之稱。
散花
sàn huā
釋義
1.使花朵飄散。南朝 梁簡文帝《應令詩》:“遠煙生兮含山勢,風散花兮傳馨香。”
散兵
sǎn bīng
釋義
1.疏開隊形的壹組士兵中的壹名。
集散
jí sàn
釋義
[貨物、旅客等]集聚和分散。
散聖
sàn shèng
釋義
猶散仙。
散手
sàn shǒu
釋義
亦稱“散手仗”。隋 唐 時朝會儀衛之壹。《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二年》:“世充 大怒,令散手執 君度、玄恕,批其耳數十。”胡三省 註:“散手者,散手仗也。凡朝會之仗,三衛番上,分為五仗。壹曰供奉仗,以左、右衛為之。二曰親仗,以親衛為之。三曰勛仗,以勛衛為之。四曰翊仗,以翊衛為之。皆服鶡冠緋衫裌。五曰散手仗,以親、勛、翊衛為之,服緋絁裲襠。繡野馬,列坐於東西廊下,唐 謂之衙內五衛。唐 蓋因 隋 制,世充 亦因 隋 制也。”
中散
zhōng sàn
釋義
中散大夫的省稱。三國 魏 嵇康 曾任中散大夫,世以“中散”稱之。南朝 宋 顏延之《五君詠·嵇中散》:“中散 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南朝 梁 江淹《恨賦》:“及夫 中散 下獄,神氣激揚,濁醪夕飲,素琴晨張。”唐 杜甫《贈比部蕭郎中十兄》詩:“中散 山陽 鍛,愚公 野谷 村。”清 孔尚任《桃花扇·鬧榭》:“龜年 喧笛管,中散 鬧箏琶。”
吹散
chuī sàn
釋義
1.吹之使散開。
石散
shí sàn
釋義
用礦物類藥制成的粉末。
蕭散
xiāo sàn
釋義
1.猶蕭灑。形容舉止、神情、風格等自然,不拘束;閑散舒適。
散淡
sàn dàn
釋義
亦作“散淡”。悠閑;逍遙自在。
散逸
sàn yì
釋義
向四處散開。
散沙
sǎn shā
釋義
無內聚力或穩定性的某物。
散學
sàn xué
釋義
〈方〉放學。
散館
sàn guǎn
釋義
明 清 時翰林院設庶常館,新進士朝考得庶吉士資格者入館學習,三年期滿舉行考試後,成績優良者留館,授以編修、檢討之職,其餘分發各部為給事中、禦史、主事,或出為州縣官,謂之“散館”。《明史·選舉誌二》:“三年學成,優者留翰林為編修、檢討,次者出為給事、禦史,謂之散館。”清 錢謙益《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贈少保謚貞敏梁公墓誌銘》:“翰林院庶吉士散館,請外,授工科給事中。”《花月痕》第五壹回:“小珠 緣散館在即,不得同行。”
逸散
yì sàn
釋義
因未封閉或封閉不嚴而散失。
散旦
sàn dàn
釋義
散誕。逍遙自在。
散財
sàn cái
釋義
分發財物。《漢書·東方朔傳》:“為人溫柔愛人……主因推令散財交士。”《梁書·王珍國傳》:“時郡境苦饑,乃發米散財,以拯窮乏。”郭沫若《我的童年》第壹篇二:“但我們祖父盡管是怎樣的散財,不幾年間在我們父親手裏公然又把家業恢復了起來。”
耗散
hào sàn
釋義
減少,散失。
雜散
zá sàn
釋義
雜亂零散。
散句
sǎn jù
釋義
指不押韻或不對偶的詩文句。
散板
sǎn bǎn
釋義
1.〈方〉散架,分開。
打散
dǎ sàn
釋義
1.猶拆散。
散草
sàn cǎo
釋義
草書的壹種。以散筆作草書,也稱飛草。
散贍
sàn shàn
釋義
散發財物以接濟別人。
挑散
tiāo sàn
釋義
猶拆散。
散藥
sàn yào
釋義
魏、晉、南北朝 士大夫喜歡服用壹種烈性藥,服後須走動以散發藥性,謂之“散藥”。
散福
sàn fú
釋義
舊時祭祀後把祭祀食品分給大家吃。
槃散
pán sàn
釋義
散音
sàn yīn
釋義
彈奏弦樂器時,左手不按弦,僅以右手指彈弦,發出的空弦音,稱“散音”。
散輩
sàn bèi
釋義
散官之輩。
清散
qīng sàn
釋義
1.清雅散淡。
散從
sàn cóng
釋義
1.閑散相隨。《南史·謝裕傳》:“景仁 博聞強識,善敍前言往行,玄 每與言不倦。玄 出行,殷仲文、卞範之 之徒皆騎馬散從,而使 景仁 陪輦。”
散艙
sàn cāng
釋義
客輪中最低等級的客艙,壹般無固定的鋪位。
散伯
sàn bó
釋義
古代無職守或封邑的伯爵。詳“散侯”。
腐散
fǔ sàn
釋義
腐爛消散。
散收
sàn shōu
釋義
將罪犯單獨囚禁,不使混雜。《元典章·刑部壹·刑名》:“蒙古 人犯罪散收。”《元典章·刑部壹·刑名》:“達魯花赤與眾官人壹同問當,得實,將犯系腰合缽去了,散收。”《清會典事例·刑部·刑律斷獄》:“凡牢獄禁系囚徒,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廢疾散收,輕重不許混雜。”
散冗
sàn rǒng
釋義
閑散。
散妓
sàn jì
釋義
演奏散樂的樂工。
散閑
sàn xián
釋義
1.逍遙自在;無拘無束。
攜散
xié sàn
釋義
有二心而散去。
散善
sàn shàn
釋義
以散亂心所修之善業。
任散
rèn sàn
釋義
任性而不受拘束。
散賑
sàn zhèn
釋義
為賑濟災民而分發糧食、財物。清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八:“采詩如散賑,寧濫毋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壹○八回:“到 鎮江 去販了米糧到 蒙陰 散賑。”
橈散
ráo sàn
釋義
撓亂。
犇散
bēn sàn
釋義
跑散。
散聚
sàn jù
釋義
離散與集聚。
散徙
sàn xǐ
釋義
1.變動不定。
鶴散
hè sàn
釋義
悠然自得貌。鶴態閑散自適,故稱。
給散
gěi sàn
釋義
發放。
湮散
yān sàn
釋義
湮沒散佚。
散說
sàn shuō
釋義
猶布說。傳布教義。
散使
sàn shǐ
釋義
唐 代分配給諸王以下使喚的閹人。
散誕
sǎn dàn
釋義
1.悠閑自在;舒心。
散打
sǎn dǎ
釋義
體育運動項目之壹。雙方按照規則,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戰術進行徒手搏擊、對抗。
散攤
sàn tān
釋義
猶散夥。
服散
fú sàn
釋義
服食五石散。
畔散
pàn sàn
釋義
1.畔,通“叛”。背叛離散。
散袒
sàn tǎn
釋義
逍遙自在。
散離
sàn lí
釋義
分散;散失。《左傳·成公十三年》:“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後漢書·崔駰傳》:“昔 大庭 尚矣,赫胥 罔識。淳樸散離,人物錯乖。”
散綏
sàn suí
釋義
副綏。禦者登車時挽手用的繩索。與君所執的正綏(即良綏)相對而言。
散帶
sǎn dài
釋義
1.喪服散垂於腰的麻帶。
沮散
jǔ sàn
釋義
沮喪渙散;潰散。
湮散
yān sàn
釋義
湮沒散佚。
藟散
lěi sàn
釋義
稻米名。
雕散
diāo sàn
釋義
雕零離散。《宋書·劉義欣傳》:“於時土境荒毀,人民雕散,城郭頹敗,盜賊公行。”
散筆
sàn bǐ
釋義
即散卓筆。
散滯
sàn zhì
釋義
1.謂散發積壓的財物。
散壞
sàn huài
釋義
解體;毀壞。《舊唐書·姚璹傳》:“臣又見《彌勒下生經》雲,當 彌勒 成佛之時,七寶臺須臾散壞。”《資治通鑒·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幽 厲 失德,周 道日衰,綱紀散壞。”
散利
sàn lì
釋義
古代十二荒政之壹。指遇到兇年官府借給百姓種子和糧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壹曰散利。”鄭玄 註引 鄭司農 曰:“散利,貸種食也。”賈公彥 疏:“散利,貸種食也者,謂豐時斂之,兇時散之,其民無者,從公貸之,或為種子,或為食用,至秋熟還公,據公家為散,據民往取為貸,故雲散利。”清 黃六鴻《福惠全書·荒政·除盜》:“故《周禮》除盜賊而必先之散利,其亦有鑒於斯矣。”
散樗
sàn chū
釋義
不成材之樗木。比喻無用之人。常用作自謙之辭。語本《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人不顧”。
散勇
sàn yǒng
釋義
清 代稱地方招募的士兵。亦指零散的兵卒。
班散
bān sàn
釋義
1.分給。
沖散
chōng sàn
釋義
受沖擊而分離散開。
散適
sàn shì
釋義
1.謂走動散心。
駑散
nú sàn
釋義
謂低劣不成材。
散渙
sàn huàn
釋義
1.形容水四散而流。
散逛
sàn guàng
釋義
謂閑遊。
融散
róng sàn
釋義
曠達。
散樗
sàn chū
釋義
不成材之樗木。比喻無用之人。常用作自謙之辭。語本《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人不顧”。
撒散
sā sàn
釋義
揮霍﹐花費。
散火
sàn huǒ
釋義
1.散發火光。
簡散
jiǎn sàn
釋義
疏闊散漫。
費散
fèi sàn
釋義
超越規定去放賑濟民,也指糜費喪失。
置散
zhì sàn
釋義
安置在閑散的職業。多指任為散官。
散紊
sàn wěn
釋義
散亂。
玉散
yù sàn
釋義
1.藥散的美稱。
走散
zǒu sàn
釋義
1.四散離去;分手。《平妖傳》第二七回:“許多吃面的人,等不得都走散了。”《醒世姻緣傳》第八十回:“輕輕易易的照數打發了銀子,大家還好好的作揖走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壹回:“那壹班人都是行蹤無定的,早就走散了,那裏告得來!”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今天報上,則載 天津 混亂,學生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