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我看完他的演講時,吸引我其實是,淩晨五點半的操場上,吶喊的口號聲,為了理想,為了改變命運奔跑的少年。在《世界是我們的課堂》為我們展現了該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和內在的優秀品格的培養。也就是關於全人教育的根本。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用對了方法才能點燃這個希望的火光。
1. 學習的三六九等之分,孩子不是學習的機器
張錫峰在演講吶喊“他們是全家族幾個世代的希望,他們不是高考機器。”傳統的教育方式以課堂為主,為學生教授書本上的知識。傳統考試的意義在於學分,用學分來區分孩子的好壞,和學習能力。學校關註的是孩子的成績,家長關註的也是孩子的成績。
也許是我們忽略了,也許是我們誤解了對學習真正的意義。在《世界是我們的課堂》提到“相比學習好,有特點更重要。”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似乎壹直停留在學分上,用學分來衡量壹個孩子學習的好壞。把孩子分成差生優生,更有差生班和優秀生班級的區分。這不正是把孩子變成了“學習的機器”。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棍棒式的教育;打罵式的教育,比比皆是。這恰恰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發掘孩子的特點,引導孩子學習,才是學習的意義。
在《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有這麽壹句話“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完整的人。”完整的人是指什麽呢?完整的人應該首先應該是壹個善良,正直,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不單單要學習語數英,物理、生物、政治、歷史這些主修與必修課程。更應該發展書本教育以外的愛好和興趣的學習,和人格的培養。
2,培養孩子成為“全人”妳要知道的這些事。
閱讀力.
知識是力量,是可以改變的力量。妳知道嗎,其實股神巴菲特的辦公室沒有電腦,也沒有智能手機,而有的只是書架上的書籍和壹桌子攤開的新聞報紙。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曾經這樣評價過: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壹個不每天閱讀的壹壹沒有,壹個都沒有。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妳感到驚訝,他是壹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終身學習這件事情,是每壹個人,都應該做的。在我們的身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樣的兩極現象。有些人在離開了學校就放棄了讀書;而有些人壹輩子都在讀書。閱讀是把知識輸入我們的大腦,是學習那些未知的東西。通過我們的理解,把知識通過寫作的方式、演講的方式輸出幫助更多的人,影響更多的人。這是閱讀的魅力。
在《世界是我們的課堂》文中裏提到的“閱讀是輸入,是求知;而寫作和演講是輸出,是表達。故事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影響力工具。表達的核心也是講故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聽故事是每個人從小就喜歡做的事情。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故事的呈現,不單單從書籍上,還有戲臺上,電視上,甚至是現在的有聲書。人們對故事的熱愛從未停止。
閱讀力的提升,可以讓我們看到頭頂上的銀河星系,北極的熊,南極的企鵝。更多從未見識到東西。如果可以,從現在起就好好讀書吧。
創造力.
除了閱讀以外,妳需要知道的關於“天才壹小時”的秘密。“天才壹小時”是谷歌為了刺激員工提出自己天才般的主意、推動公司創新,允許員工每周拿出20%的時間策劃、實施正常工作以外自己感興趣的項目。
也許妳會覺得這跟妳有什麽關系?當然有很大的關系了。“天才壹小時”可以啟發孩子的各種天馬行空,讓孩子能夠自由發揮自己的想法。書中通過玩遊戲的方法,比如讓幼兒園的孩子學會做飯、搭建模型、或者用平板拍個小視頻來啟發孩子。
從遊戲中孩子可以認清自己的興趣,有主觀的目標;讓孩子獨立完成制作,學會自主創建;在遊戲過程中遇到困難,學會解決問題;到最後的階段可以獲得自己的勞動成果,思想的創意結果。這壹切都是來源於“天才壹小時”的作用。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適用這個方法。我們的大腦可以創造出各種更有趣的東西,徹底打開我們的思路不僅可以提升自己,還可以提升技能。
妳喝酸奶舔奶蓋嗎?孩子的創造力總是那樣的天馬星空。在大概四月份的某小學,壹個女學生發明了壹項旋轉吸管。發明的原因是因為不想舔奶蓋。那濃稠的酸奶總是沾滿奶蓋,為了不浪費,很多人都會在喝完酸奶有,揭開紙蓋,舔壹舔上面沾滿的酸奶‘殘渣’。某天,這小學生突發奇想,利用雨傘的收拉的原理創造的這款奇特的旋轉吸管。
在傳統思維中很多人也許根本不會註意到,這根小小的吸管的問題,也許感覺到不方便,但是不會想到怎樣去改造。這其中的原因,更多的是我們大部分人所受的教育中,更多的是固定型思維,這壹思維阻礙了我們的“異想天開”、“天馬行空”的想法。
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壹些習以為常的想法的時候,更多的是順其自然。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設計思維,只需跳出固定思維的模式,就能像這個小學生以人的需求為中心、去創新。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是每個家長應該放手去做的事情,而不是過多的去限制孩子的思維。
抗挫力.
在現在這個快節奏,數字化的時代,我們被迫接收各種碎片化的信息。各種消息洪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就說在《超級演說家》衡水中學學霸張錫峰因為壹句玩笑話“我就是壹只來自鄉下的土豬,也要立誌去拱大城市裏的白菜”引起廣大網友的質疑,更有不少鍵盤俠,和檸檬精各種黑化這個本是壹段勵誌的演講。在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輿論,我想除了提高自己的抗挫力,這是最好的辦法沒有之壹。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有的人壹蹶不振,有的人則越發努力。這是因為抗挫力就像彈簧壹樣,每個人受到挫折和失敗的反彈和復原都不壹樣。如果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完整的人,而抗挫力是健全人格版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在教導孩子的過程除了學習以外,還需要教導孩子的人格發展,比如抗挫力的養成。
我見過有這樣真實的例子。我的堂弟是班級的優等生,從小學開始在班上大部分的成績都是數壹數二。在考試結束後沒多久,老師把成績表發到家長群裏,堂弟被告知與第壹名的成績僅僅相差0.5分,很可惜。就是這個小小的0.5分,讓他當場淚流滿面,壹直哭鬧,吵著要再重考壹次。
雖然這只是小小的0.5分之差,卻深深地打擊了他的自信心。這是他人生中第壹次的挫敗感,過後的考試接連走下坡。後來在老師的開導下,才慢慢重建自信心。挫敗其實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壹蹶不振的墮落。只有從小學會與挫折打交道,就像小樹苗,從小經歷著風吹雨打後,才能夠屹立成成蒼天大樹。每個孩子都是壹棵獨立的小樹苗。
3.世界不僅是孩子的課堂,更是家長的課堂.
中國近代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全人格。所謂健全人格須包括:私德為立身之本;公德為服務社會國家之本;人生所必知知識技能;強健活潑之體格;優美和樂之感情。”教育不單單是成績單上的數字,更影響著孩子在未來人生的發展。
《世界是我們的課堂》是壹本育人育己的全新類教育法寶。它為我們展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它不再拘泥於傳統教育中的課堂教育,書本知識,筆試考試。作者讓我們看到了在實體課堂以外超出空間維度的線上教育的優勢;在書本以外的興趣和愛好的培養更重要;有特點的孩子,比學霸更有創造力。學會“玩”也是學習中的壹門功課;更重要的是突破傳統書本教育以外的人格的培養。
世界是我們的課堂不單只是孩子們的課堂,更是家長的課堂。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導師。所以激發孩子的潛能,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真正興趣愛好的事情,讓孩子成為幸福的主人,過上屬於自己的人生。孩子的幸福才是家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