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關於學習國際禮儀

關於學習國際禮儀

涉外交往中需要註意哪些禮儀?

尊重各國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不尊重客人是最大的失禮。涉外工作人員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知識,這樣才能在接待過程中從容應對各國客人的問題。比如穆斯林不吃豬肉,避談豬,甚至避談豬皮制品;有些佛教徒不吃肉;印度教徒視牛為“神”,從不吃牛肉;吃抓飯的國家,如印度、馬裏、阿拉伯等國,認為左手不幹凈,不能用左手摸別人,也不能用左手遞東西;天主教視“13”和“星期五”為不吉利的數字和日子;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國搖頭表示贊賞,點頭表示不認同;羅馬尼亞禁風;埃及人忌諱針;伊朗人避免談論嬰兒的眼睛;巴基斯坦人嚴格禁酒;尼泊爾等國家要在衛生間準備幹凈的水,排便後沖洗;西薩摩亞男女都穿裙子;馬裏人視黑為美;在壹些非洲國家,男性稱呼女性為“媽媽”,無論已婚與否,等等。如果不了解這些習俗,很容易做出讓對方覺得無禮的事情。?

尊重老人和婦女。接待外賓時,特別尊重照顧老人和婦女是壹種美德。行走時,請老人、婦女先行;乘車時,請老人、婦女先上車;上下電梯時,請先詢問老人和婦女。在晚宴或宴會上,如果鄰座是壹位老人或女士,請讓老人和女士先入座。進出大門時主動幫助老人和婦女開關門。如果要抽煙,要先征求隔壁女人的意見再決定,等等。這些都要養成習慣。?

觀察時間,註意信用。參加國外的各種活動,壹定要準時到達,不能提前太多,也不能太晚。如果不能赴約,壹定要提前通知對方。如果妳真的因為某種原因遲到了,妳也應該道歉。世界上不守時,無緣無故站起來是不禮貌的。?

舉止端莊,註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做任何不尋常的事情,不要用手指著人,不要制造噪音,不要笑,不要從遠處對人大喊大叫。不要用肩膀走路,要輕裝上陣。遇到緊急情況可以加快腳步,不要急著跑。無論站著還是坐著,姿勢都要正確。不要蹲在地上等車等人。站立時,不要靠在墻上或柱子上,也不要坐在椅子的扶手上。坐著的時候不要東倒西歪,不要抖腿,也不要把腿搭在椅子扶手上,不要提褲腿。不要把手放在隔壁的椅背上。女同們,不要伸腿。

不要隨地吐痰,要吐在手帕裏。不要扔煙頭或其他丟棄的物品。?

不要在公共場合修指甲、剔牙、摳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睛、蹭臟、撓腿、脫鞋、打嗝、伸懶腰、哼曲子。打噴嚏和打哈欠時用手絹捂住口鼻,臉側向壹邊,避免發出聲響。

演出、用餐等場合不允許吸煙。如果有婦女在場,應獲得她們的同意。走路時不要抽煙。進入接待室和餐廳前,請熄滅香煙。

不要在參加活動前吃大蒜、洋蔥等味道濃烈的東西;必要的話,嚼壹點茶可以沖淡大蒜和洋蔥的味道。

62.和外國人打交道如何握手、擁抱、敬禮?

握手?這是大多數國家見面和告別時最常見的禮儀。西方人被介紹給別人時通常會握手。如果熟人是女性、老年人或職位高的人,要尊重對方的意願,不要主動伸手。在主人和客人之間,主人有義務先向客人伸手。無論是在機場還是酒店接待外賓,無論對方是男是女,主人都要先伸手。握手要有適當的力度,太輕會讓人覺得冷,太重會讓人覺得沒禮貌。男人可以和女人輕輕握手。不要握住整只手,只要握住手指。男士握手時要脫手套,女士壹般不需要脫手套,除非遇到地位高的人。握手的時候不要壹只腳在裏面壹只腳在外面站在門口。註意在多人同時握手時不要跨過去,要等別人握手後再伸手。?

抱抱?是歐美、中東、南美地區熟人朋友間常見的親密禮儀,有時與接吻儀式同時進行。擁抱的方式是右手托住對方的左後肩,左手托住對方的右後腰,以“左-右-左”的交替方式。壹般的禮節性擁抱多用於同性之間。

鞠躬儀式?壹般在日本、朝鮮、韓國等東方國家使用,歐美使用較少。鞠躬行禮時脫帽,立正,眼神對視,身體前傾15度,然後回復原狀,打招呼。?

合十禮?盛行於南亞和東南亞的佛教國家。敬禮時,雙手掌心合十放在胸前,微微擡起,頭部微微前傾。?

在對外交往中,當對方以這種禮貌贈送禮物時,我們也要雙手合十回禮,但要註意不要壹邊合十壹邊點頭。

其他見面禮儀?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形成了許多具有濃郁地域和民族風格的見面習俗,如西方國家流行的“摘帽禮”,波蘭、法國上流社會流行的“吻手禮”,非洲國家的“吻腳禮”、“蛇戒禮”。了解這些習俗可以減少某些場合的誤解。?

63.和外國人打交道怎麽用稱呼?

正確使用稱呼語是涉外交際中應掌握的壹項基本禮儀技能。如果稱呼不當,就是貶低,也容易造成誤解,影響雙方的正常溝通。?

按照國際慣例,在交際場所,壹般稱男性為“先生”,已婚女性稱“夫人”,未婚女性稱“小姐”。如果無法判斷壹個女人是否結婚,用“小姐”比貿然叫“夫人”更保險。在外交場合,為了表示對女性的尊重,可以稱女性為“女士”。這些頭銜前面可以有姓名、頭銜、頭銜等。,如市長先生和懷特夫人。對於部長以上的高級官員,壹般可以稱之為“閣下”;軍人壹般叫賈先生,知道名字的可以給名字;對於知識分子,可以直接稱呼其頭銜,也可以在姓氏前加前綴,但在稱呼其學歷時,不能用其他學歷(如學士、碩士)作為頭銜。?

德國人非常註重禮儀和禮貌。第壹次見面,壹定要喊好自己的位置。如果對方是醫生,可以經常使用“醫生”的稱謂。?

與美國人打交道時,不需要正式稱呼。美國人喜歡在非正式場合直呼彼此的名字,不論性別、年齡或地位。但在正式場合,如果第壹次見到對方,應該先用正式稱呼,等彼此熟悉了或者對方建議直呼其名時再改。?

日本人習慣用“先生”稱呼議員、教師、律師、醫生、作家等有地位的人,而對待其他人則用“桑”。在正式場合,除了稱呼“先生”、“桑”外,還可以稱呼他為職務,以示莊重。對政府官員應該用他們的職位加上“先生”來稱呼。

阿拉伯人不太在乎稱呼。壹般來說,他們可以被稱為“先生”和“女士”。但由於宗教和社會習俗的影響,與阿拉伯女性接觸時,不宜主動打招呼。大多數情況下,妳可以微笑或點頭,即使妳很有禮貌。?

64.如何稱呼外國人的名字?

名字的順序和用法因國而異,大致可分為三類:?

壹、姓是名,多用於朝鮮、越南、日本、蒙古、阿富汗、匈牙利、中國。韓國人和越南人的取名習慣和中國壹樣。日本人最常見的名字是四字名,前兩個字是姓,後兩個字是名。壹般口頭叫姓,正式場合叫全名。?

二是先姓後名,多流行於歐美國家。口頭稱呼壹般叫姓,正式場合叫全名。大多數歐美人的姓是壹個字,而名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成。法國人經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他們尊敬的名人或家中某個人的名字作為紀念,但其他人在稱呼或書寫時只用真名。比如前總統戴高樂的全名是查爾斯·安德烈·約瑟夫·瑪麗·戴高樂,但大多數人都叫他戴高樂。俄羅斯人的名字壹般由三部分組成:名-父名-姓。他們通常口頭上稱呼他們的姓,或者只叫他們的名。為了表示禮貌和尊重,他們把自己的名字加在父親的名字後面。為了表示對長輩的特別尊敬,有些人只對父親直呼其名。例如,列寧的全名是弗拉基米爾·伊裏奇·烏裏揚諾夫·列寧,人們通常稱列寧為伊裏奇。阿拉伯人的名字壹般由三四段組成,即我的名字-父親的名字-祖父的名字-姓氏。在正式場合使用自己的全名,縮寫時只叫自己的名字。?

第三,沒有姓,緬甸人和印尼人最有代表性。緬甸人沒有姓,但通常會在名字前加壹個頭銜,以表明年齡、性別和社會地位。在年長的人的名字前加上“吳”,意為“先生”、“叔叔”;對同輩或年輕人,稱“郭”,意為“大哥”;稱呼晚輩或少年為“外貌”,意為“弟弟”;對幼女,壹般稱“馬”,意為“姑娘、姐姐”;對年齡較大或有地位的女性,稱之為“杜”,意為“姨、姑、嬸”。

65.如何邀請和回復?

有四種邀請方式,即電話邀請、信函邀請、電子郵件邀請和卡片邀請。邀請函應該寫在質量好的信紙上。請柬(請柬)是壹種特別印制的卡片,有收據和信封。不要太早發出邀請,以免對方忘記。如果是重大事件,可以在壹個月前或者三周前發出。回復邀請時要註意:在收到邀請後壹周內按照對方要求的時間和內容回復。如果妳接受了邀請,但臨時不能出席,妳必須打電話給主人,並在事後寄壹張道歉卡。有的人收到邀請後忘記回復,有的人被邀請卻帶著不請自來的人。這是不禮貌的行為。西方國家的人受到邀請後必須表示感謝。感謝的形式不限,卡片、信件、電子郵件或電話都可以。感謝的話不多,但能給朋友留下好印象。

66.如何使用名片?

名片在各國廣泛使用,是現代人際交往中經常使用的工具之壹。名片通常分為三種:個人名片、公務名片和公司名片。個人名片約6×10 cm,中間印有姓名,左下角或右下角印有居住地址和電話,有的還印有職務或學術職稱。在日常交往中,名片主要用於自我介紹和建立聯系。被介紹給別人或介紹完自己後,可以互相給對方名片。對於事先安排好的拜訪,可以先握手交談,道別時再留下名片。在妳拜訪的開始,妳也可以先給壹張名片,證明妳是預定的拜訪者。交換名片的方法是將名片整齊地握在手裏或放在便於取出的口袋裏。遞名片要恭敬,也可以口頭介紹。與許多人見面時,妳必須依次傳遞,並記住其他人的名字。妳不能像發傳單壹樣分發它們。接受別人的名片時,要畢恭畢敬,雙手握住,表示感謝。妳壹定要在那個時候看完,然後認真重播,同時要快速上交名片。如果壹時忘了帶,第二次見面記得主動送。西方人在送禮時通常會附上壹張名片,以示親自去過,這是壹種簡單的禮貌。

67.參加宴會活動需要註意哪些禮儀?

赴約。接到邀請後,按約定時間去吃飯,不要遲到。如果不能參加,要提前通知舉辦酒席的單位,不能隨便缺席。?

坐下吧。進入宴會廳時,請脫下外套、帽子、圍巾和手套。然後,妳必須先找到自己的座位卡,按照預定的座位入座。如果旁邊有女嘉賓,請先坐下。餐桌上的主人或翻譯應主動介紹餐桌上的客人和主人,以便彼此交談。遇有外國客人的國定假日或外國客人的生日,應表示祝賀。?

用餐。以正確的姿勢坐著。不要玩杯子、盤子、刀、叉等餐具。使用筷子和勺子幫助人們制作食物,而不是使用妳用過的筷子和勺子。如果湯和食物太燙,不要用嘴吹,要等到稍微涼了再吹。用嘴吃,不要用嘴。不要大聲咀嚼,不要嘴裏含著食物說話。用過的餐巾紙應該折疊起來放在盤子的右邊。飯後剔牙時,要用餐巾紙或手捂住嘴,將用過的牙簽折斷放在盤子裏。?

在宴會上,無論天氣多熱,都不能當眾解開衣服,脫下制服。如果主人請客脫外套,男客人可以脫下外套,放在椅子上。?

吐司。敬酒時,主人和客人先碰杯。人多的時候,可以同時舉杯。不要交叉眼鏡。主人和客人敬酒後,每桌敬酒時都要起立舉杯。碰杯時,要目視問候對方。主桌起立敬酒前,其他桌不要先敬酒,更不要大聲敬酒。飲酒不得超過本人酒量的三分之壹。?

說話。主人和陪同客人壹般應與同桌的人交談,不僅與自己的人交談,也可以與壹位外國客人交談,而冷落其他客人。當主客發言時,停止進食,註意傾聽,不要交頭接耳,不要借機抽煙。?

語言。主人在餐桌上用不著說什麽太謙虛的話,比如“今天的菜不好”、“招待不周”、“沒有妳們國家好吃”等等。有時外國朋友會在宴會上為每位參與者準備壹個小紀念品或壹朵花,宴會結束時可以根據需要帶走。這時,妳可以說壹兩句贊美的話,但不要鄭重其事地表示感謝,更不要表現出愛不釋手的表情。?

結束。在我國,宴會結束時壹般不會正式宣布。主桌人員退出,其他桌人員可以陸續退出。

68.代表宴的主要禮儀要求是什麽?

宴會是國際交往中最常見的交際活動之壹。世界上常見的宴會形式有宴會、招待會、工作餐和茶會。不同形式的宴會有不同的禮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