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妳可以從下面的文章中理解。
張國榮的真善美智慧和勇氣
“真善美”,這種人性的理想境界,這種人類追求的最高目標,可以毫無愧色地放在張國榮身上。即便如此,也不足以概括張國榮,似乎他的個性和非凡的壹面都缺失了。我覺得“真善美智慧”是對他的公正評價。這位在眾多人中“近乎完美”、“神壹般的人物”有著怎樣傳奇的來歷和經歷?我們還不知道。但顯然,我們在如此大快人心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壹個可悲的錯誤。他幾乎用盡了壹生的力氣,解構了壹個完美主義者的人生,用他的藝術和他自己書寫了壹個完美主義者的神話。如果他有缺點,那可能是太真實,太善良,太美好,太聰明,太勇敢。他超出了我們對完美的理解。如果不是,他就是壹個完美的示範。這個人存在過嗎?我不禁問自己。為了擺脫這種不真實的感覺,我會繼續寫下去:
說到張國榮,首先想到的是真實。別人站在那裏,看起來只是壹個“真”的姿勢:他的腰板挺得筆直,很驕傲。他真的很真誠,坦率,直言不諱。有壹種低調的對人的冷漠,沒有與世界的爭鬥;還有壹顆在歲月的磨礪中從未失落的童心,和他最震撼的告白;我們很容易原諒他哪怕是他感情真實時偶爾冒出來的壹句半開玩笑的臟話。而是我們認為這才是他的本來面目,這才是他未加工的真相。他的話簡單直接,我不需要用太多的筆墨去渲染。
善良*“張國榮相當善良”,“像他這樣重視善良的人現在很少了”。是的,張國榮是善良的,但他的善良遠不是有些人知道而有些人不知道的,也不是他對人的體貼和關心。是他對事物的包容。曾幾何時,對張譚之爭的沈默是金,他對港媒不卑不亢。而是出於智慧和善良的本能選擇。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自始至終對祖國的感情。“紅旗飄飄,國泰民安”,竟然出自壹個被主流意識形態排斥的邊緣人之口,令人驚訝。多麽珍貴的心靈啊!比起某些人的錦上添花的自我推銷,這種品質就像壹份及時的禮物壹樣可貴。最感動的是,這句話是來自壹個人內心最溫暖最幹凈的聲音。並不是有意要告訴中國,而是壹種歸屬感和榮耀感在他心裏忍不住流露出來。直到他走了,他媽媽才知道,她有這麽壹個曾經深愛過她的孩子。
這是壹種包容,也是壹種完美。
美*就算“如畫的眼睛”“再世潘恩”這樣的評價也不足以概括他的美。他的美是由內而外的深刻。他的輪廓是那麽的美,但眉眼間不時折射出的堅持和正直,往往給人壹種不怒自威的距離感。他的氣質是那麽的優雅高貴,但走路的姿勢總是散發著壹種豪氣和堅毅。“人很美,性格也很美”,這是James J.S.Wong的評價。豪放開放是人們對他的認識,但他對東方傳統美德有著最完整的保留和繼承:尊老愛幼,尊師重道,支持後輩,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獨立自主,民主平等。
如果誌*把“學識淵博”、“思維敏捷”、“記憶力超群”歸為“知識”,把“才華橫溢”、“品位脫俗”歸為“智慧”,如果他只有這些,我們今天也不會這麽佩服他。在我看來,他所擁有的是壹種真知灼見。他的眼睛太敏銳了。在我們開始之前,他跑到了終點線。他通過電影、音樂和舞臺的媒介,通過對自我和性別的解構,向我們傳達了這樣壹個信息。“當人們承認性別的差異時,也就承認了自己的局限性。”也就是說,人才能真正突破自身的局限,實現身心的永恒解放。完美的狀態。這可能是他追求的完美,也是他認同的完美之路。畢加索曾經說過,“藝術是揭示真理的謊言”。的確,面對他對藝術的無意識和他幹凈樸素的生活,我們可以把這種自然的藝術看作壹種象征。
活著需要勇氣,但死去不需要另壹種勇氣。當壹些別有用心的人用壹個人的自殺來嘲笑死者的懦弱無能時,我不禁為他的無知和殘忍感到心寒。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包容和尊重還是需要的。此外,對於張國榮來說,它壹直認為“天才的自殺是壹種高尚的選擇”。這個選擇是壹群不屑於隨波逐流的人。我不忍心看到真理被鄙視的精神貴族的選擇。那個時候,親情友情愛情好像都不重要,生命也不重要,但尊嚴自由最重要。在他活的46年裏,凡人無法堅持的時候,他固執的選擇了堅持。當凡人不忍放棄的時候,他選擇了瀟灑的放棄。他就是這樣,總是做出壹些世人不能容忍的驚人之舉。它總是以驚人的勇氣保護著內心的潔凈。要知道,和同壹個人或者某些人鬥爭是需要勇氣的,壹個公眾人物要反抗幾百個人甚至整個社會是多麽不屈和頑強。現在我們依稀記得他生命最後壹刻留下的那句話“我要見香港最後壹面”,只有這句話,我終結了這46年來與香港的愛恨情仇。多麽開誠布公,多麽無所畏懼。只有經歷過世事滄桑的人,才會明白壹切,無所畏懼。只有非常熱愛生命的人,才會在生命即將結束的那壹刻如此聰明睿智。恍惚中,我不禁回想起他第壹次參加歌唱比賽時為裁判的那場爭論,他對周圍的人是那麽的真誠可愛。而他對於藝術和世俗的永不妥協,以及骨子裏的那種執著,世間難尋。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壹個正直的人,是的,在正直這個詞面前,勇氣就少了壹半。就像林培利說的,他的死讓他成為烈士,成為悲劇英雄。是的,他為真愛和真理而死。
兄弟,我想告訴妳,妳有壹種如水的偉大品質。妳那種不與萬物爭鋒的低調態度如水,妳那種謙遜從容的風度如水。妳幹凈清爽的本質如水,妳的韌性如水;妳溫柔細致如小橋流水,也狂野奔放如驚濤駭浪;堅韌如滴水穿石,包容如百川;我有飛到幾千英尺的無畏精神。我不想忘記妳,男人如水。
善如水,張國榮。
我沒有美化自殺。原諒我的無知,但殉道是壹種美嗎?在我看來,殉難的行為是悲劇的,是嚴重的,是需要人、社會、制度反思的,是怎麽跟美有關系的。同時我也沒有說張自殺的那壹刻是為了成全自己的烈士形象,歷史上任何所謂的烈士都是死的那壹刻的沈重和被迫。我所說的殉難,是張自殺背後的深層原因,是那種被摧毀了無數年的無形力量。就連他也沒有意識到這種力量。這種自殺不是失戀後的沖動,也不是破產後的絕望,更不是無病呻吟,而是為忠於自己而付出的代價。沒有這個原因,為什麽張的自殺會引起這麽大的討論?是不是因為他比所有人都懦弱悲觀,所以活該得抑郁癥,最後自殺?為什麽壹個身體健康、四肢健全、事業有成、愛情幸福、懂得愛別人、堅韌不拔、充滿遠大理想的人會自殺?如果我們到現在還對他的死因如此漠不關心,什麽時候才能還他壹個公道?不知道是誰不尊重死者,還是誰輕視生命。
他自始至終對祖國的感情。“紅旗飄飄,國富民安”竟然出自壹個被主流意識形態排斥的邊緣人之口,令人驚訝。這是多麽珍貴的心靈啊!比起某些人錦上添花的自我推銷,這種品質就像壹次及時的幫助壹樣可貴。最感動的是,這句話是來自壹個人內心最溫暖最幹凈的聲音。並不是為了告訴中國,而是壹種在他內心忍不住流露出來的歸屬感和榮耀感。直到他走了,他媽媽才知道自己有這麽壹個深愛著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