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維京人在公元九世紀建立基輔羅斯公國(Ки?вська Русь),(880年——12世紀中葉),以基輔為首都,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早期國家。
2、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的金帳汗國占領基輔羅斯。
3、公元1569年,盧布林聯合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誕生,烏克蘭被納入波蘭的統治之下。
4、17世紀中葉,不滿波蘭貴族在政治宗教上打壓的哥薩克人,於1648年發動大起義(1648-1657年),之後哥薩克人向俄羅斯請求保護,自此東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與俄羅斯帝國正式合並,開始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結盟史。
5、1783年葉卡捷琳娜女沙皇的軍隊打敗奧斯曼土耳其、吞並土耳其的附庸克裏米亞汗國,大量的俄國人開始移民克裏米亞半島。1772-1795年間,沙俄三次瓜分波蘭當中,獲得了西烏克蘭地區,現代烏克蘭的疆土大致成形。
6、1795年後俄國沙皇開始在烏克蘭全境推行俄羅斯化政策,竭力推廣俄語的使用,並壓制出版界與公眾活動的烏克蘭語。烏克蘭民族主義運動也同時開始。
7、1917年二月革命後,烏克蘭成立議會中央拉達,選舉弗拉基米爾·維尼錢科為議會領導人。之後德軍進入基輔,維尼錢科政權被德國人扶植斯科羅帕茨基推翻,建立烏克蘭國。1918年德國戰敗後,德軍撤出烏克蘭。烏克蘭出現數股勢力,包含斯科羅帕茨基政權、涅斯特爾·馬赫諾率領的黑軍、白軍將領弗朗格爾男爵率領的保皇軍,西蒙·彼得留拉率領的綠軍。
8、1917年底東烏克蘭地區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1918年至1920年紅白俄內戰時期,西烏克蘭中的壹半領土(東加利西亞和西沃倫)被波蘭占領。西蒙·彼得留拉則率領綠軍於1917年成立烏克蘭人民***和國,順利攻陷基輔,推翻斯科羅帕茨基政權,並與波蘭第二***和國短暫結盟。西蒙·彼得留拉之後遭到俄羅斯紅軍擊敗,烏克蘭人民***和國覆滅。
9、1922年,蘇聯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加入聯盟,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壹。
10、1932—1933期間,因為斯大林進行集體農莊改革導致烏克蘭發生大饑荒,烏克蘭大饑荒造成3百萬人死亡。
11、根據波蘭和蘇聯簽訂的《裏加條約》,西烏克蘭(加利西亞東半)成為波蘭領土,1939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波蘭被德國、蘇聯分割占領,西烏克蘭(加利西亞東半)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合並。
12、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戰火首先燒到烏克蘭,蘇聯在烏克蘭地區遭受了嚴重失敗。基輔戰役,蘇聯大約損失了約70萬士兵,德國如願占領了烏克蘭全境。1944年11月,蘇軍重返烏克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烏克蘭地區成為戰爭的重災區,軍民死傷慘重,物資損失更是不可計數。
烏克蘭反抗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立,烏克蘭反抗軍屠殺許多俄羅斯人、猶太人和其他民族,幫助納粹德國建立集中營,搜捕和屠殺波蘭人、猶太人、俄羅斯人。
13、1954年,在總書記赫魯曉夫(本人是烏克蘭人)的主導下,蘇聯把克裏米亞半島劃歸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和國,此時的克裏米亞經過百多年來俄羅斯人的遷入與1944年斯大林的克裏米亞韃靼人強制流放,呈現極高的俄化狀態。
14、1986年,蘇聯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爾核電站發生嚴重的爐心融毀幅射外泄事件,造成嚴重後果。
15、1989年9月,烏克蘭人民爭取改革運動(簡稱“魯赫”)成立,成員迅速擴大到百萬人。1990年7月16日,烏議會通過《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政府發表的國家獨立宣言,正式宣布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12月8日,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領導人在明斯克簽署別洛韋日協定,宣布蘇聯不再存在,成立獨立國家國協,烏克蘭的獨立最終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