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潭,以頤和天下命名,是壹個很大氣的名字。古色古香的建築,亭臺樓閣,流水潺潺,無不體現出主人的誠意。步入壹段和聲,壹段古箏首先帶領食客進入平和的心境,爬樓梯的過程讓他們領略到運動員在賽場上的拼搏。布置的有點刺眼,但卻直觀的反映了主人的想法——古色古香的屏風和五顏六色的楊柳青剪紙應該是為了營造壹種優雅的氛圍;但是主人抑制不住自己的驕傲,就把自己的生命印記貼在了墻上,於是就有了很多體育明星的照片,簽名t恤,用品,別針。
經歷了2008年奧運會和殘奧會,突然在頤和寺看到這些物件,不禁有偶遇故人的感覺。尤其是那個有著幾十個圖釘的畫框,雖然裏面的收藏並不完整,但相信所有和體育有關的人,運動員、教練、醫生、記者、誌願者,都會從小小的圖釘中找到美好的回憶,這是壹種永久的驕傲!
怡和自造,制作海鮮。古時候有句話:上山不如下海。勞動人民即使在山裏遇到虎豹,也比在海裏遇到巨浪的人安全。“美味佳肴”反映了海鮮的稀有性。在改革開放的時代,人們熟悉的另壹個詞是“生猛海鮮”,它來自廣東,並擴展到山東等其他沿海省份。這個詞的流傳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生活的改善。如今的“裝腔作勢”可能預示著生活又壹次從溫飽向小康精致生活過渡。帆船形狀的左口魚、玫瑰狀的蝸牛、創意十足的“石頭剪子布”,都匯聚成壹場盛宴,徹底享受生活的美好。
帶著美好的心情,“做”海鮮,做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