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簡介
為摩托羅拉做廣告,登頂世界最高峰,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王石活得極其瀟灑。過去,他"賣掉萬科";現在,他禪讓權位,這就是王石,創立並領導著壹家優秀的地產公司,但他本人並非公司的所有者。
王石,1951年1月出生於廣西省柳州市,蘭州鐵道學院給排水專業畢業。1983年到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公司工作,1984年組建“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任總經理。1988年中心改組發行股票,更名為“深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交易,王石歷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99年2月辭去總經理職務。
1994年王石榮獲“深圳市第壹屆優秀企業家金牛獎”。
1998年1月王石受到國家總理朱镕基接見,朱總理對王石對房地產的市場走勢和看法給予充分肯定。
1998年12月王石入選《中央電視臺》為紀念改革開放二十年所拍攝的大型電視人物傳記片----《20年、20人》節目。
1999年4月參加世界經濟論壇----“99中國企業高峰會”,並代表中國房地產業界在論壇上做專題發言。
1999年5月參加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主辦的“99中國住房發展論壇”,在論壇上第壹次提出“城市空心化”概念。
1999年9月應邀出席“‘99《財富》論壇”,並作專題演講,呼籲21世紀的中國房地產企業走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道路,適應新世紀、新市場的挑戰。
1999年發起組織“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協作網絡”,並被推舉為首任輪值主席,致力於重建行業秩序和公信力,推動中國城市住宅產業的良性發展。
2000年6月,發起組織“新住宅論壇”上海大會,倡導和推動“新住宅運動”。
王石現兼任中國房地產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房地產協會城市住宅開發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房地產協會副會長以及深圳市總商會副會長等職務。
到了2000年前夕,王石的底氣積累得差不多了。他開始更加廣泛地走進公***平臺和頻繁登陸大眾媒體。隨著入選中央電視臺為紀念改革開放20年所拍攝的人物傳記片《20年20人》和2000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王石的名聲迅速溢出業界,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甚至摩托羅拉也找上門來,請他為壹款手機做形象廣告。
從那以後,五年過去了,這位“房地產行業的領軍人物”(2000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央視主持人的串講詞)已經成為媒體上的魅力明星。他有登山、滑翔、出書等等足夠吸引人們眼球的事件,他的每壹個動靜,都不會被媒體遺漏。他壹身名人風範,行走在聚光燈下,他有足夠多的粉絲。
更為重要的是,21世紀的中國天空,企業家成為最為閃亮的龐大星群。
“超級男聲”及“媒體寵兒”
今年新春剛過,王石攜他的新著《道路與夢想》到全國十多個大城市巡回演講和簽售。
這是少有的圖書推廣盛況。全國十多個大城市的主流書店,壹時之間都聳立著印有王石大頭像的巨幅廣告,媒體的追捧更是不遺余力。本刊記者見證了2月21日成都購書中心的簽售現場。讀者的熱烈與崇敬,堪與時尚娛樂明星煽情場面相比。不同的是,圍繞王石的,既有時尚青年,也有成熟男人和知識婦女。
到成都前,他已經馬不停蹄地穿梭了三個城市。頭天晚上從昆明趕來,已經是晚上9點多,跟集體預約的媒體見面後,又接受專訪,淩晨才得到休息。第二天,他應該有些疲倦,但是,面對記者,王石依然保持著他平常帶給媒體的習慣笑容。
早就預定了下午1點從成都雙流機場飛上海的機票,那邊的活動正在等待他。但是,演講結束已經11點了,簽名的行列還在書店四樓大廳站成壹個大大的S型。
活動組織者有點慌張了。但是,王石鎮定地坐在那裏,始終帶著不變的微笑,壹個壹個地簽,遇到熟人,擡頭笑笑,寒暄兩句。他絕不把“王”字寫成連筆看上去像個“五”壹樣,壹定是橫平豎直的四個脫筆組成,緊緊地靠在“石”字的那壹撇上,使兩個筆畫簡單的字成呼應之勢。顯然,即便誤機,也不能成為他把“王石”二字馬虎寫下的理由。
簽完了最後壹本,還差5分鐘到12點。他又微笑著擺壹個姿勢站在那裏,滿足了要求合影的幾個人的願望。最後皆大歡喜。王石抓起風衣,大步離去。
他要到十多個城市重復同壹過程,甚至重復演講內容。
檢點王石這壹路巡講後各地媒體的報道,發現他所到之處,拋出的每壹個話題,都被媒體全面笑納。因此有媒體根據去年的壹大熱詞,給王石演繹出壹個新的封號:“超級男聲”。據說這個比方的妙處在於,它可以令人想像到王石行走在壹個無形的PK臺。
他追求完美,滴水不漏,“不說錯話的能力”叫人嘆服。有時,他會緊抿著嘴唇,選擇詞語,臉上會掠過壹層沈思。這時,妳既會看到他的審慎,也會看到壹個拼搏了二十多年的企業家的滄桑。有時,他會用壹大段話來回答壹個問題,使妳需要從這些語言背後去過濾答案。他的話充滿彈性,即便在目前,“房價”已經成為壹個沈重的社會話題,面對“房地產是否是暴利行業”這樣敏感的問題,他也能講得比較溫情。最後,無論妳問任何問題,他整個回答下來,都會把他原先準備發布的內容貫徹進去。
他出席不同的場合,不斷變幻他的“LOGO”:他是壹個壹絲不茍,西服筆挺,儀態瀟灑的老帥哥兼酷老板;他是壹個戴遮陽帽,穿登山服,胡子拉碴——每天都是壹樣長——坐在嘉賓席上的發言人。
“百度壹下”王石,結果是有822000個網頁,排除其中的重復和夾帶的不相關內容,這個數量也是很大了。而在所有這些信息裏,均難以找到壹句對他明顯負面的內容。5年前,有新浪網友問他“如何看待媒體”,他簡單地回答:“很少有媒體說我的壞話,我還沒有做什麽壞事。”——在表明他跟媒體有善緣的同時,也不忘記說,他的實際操行沒有愧對媒體的褒揚!
看著他在媒體上的表現,很難設想他的真實性格會是他自述的那樣:由於軍人出身,比較嚴肅、生硬,有時愛發火。他說他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率性到“不適合”做大企業首腦的程度。他說他曾經因為公司早年的壹次裁員,讓他的員工失去了工作,而“背了很多年的心理陰影”。
他的壹位“驢友”說,在他們登山期間,他曾“偷”過兩瓶王石的好酒(王石的部下送來的),跟朋友們正在喝得熱鬧,王石出現了,他笑瞇瞇地看著他們,如此而已,沒有多話。他的“驢友”介紹對王石的印象,是壹個親切而不失城府的大哥。
“先按搶答器”的“地產哲人”
王石是壹位探險運動家,他登山,滑翔,他還要航海,這些都給他帶來了大眾名聲並且還將繼續帶來,但是,最具真實分量的王石,卻是在這壹切活動的後面,壹個全身心融入企業的王石。
在他們那壹代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市場環境裏,從最基層壹步壹步成長起來的企業家裏,王石是很容易分辨的。他的那壹代同行們面對中國不太明朗的經濟環境,絕大多數刻意地“低調”著,聚集財富,韜光養晦,只做不說,特別不對公***事務表態。而王石在他的整個歷練過程中,關註大氣候,考慮那些看來還“不屬於”他考慮的問題,而他並不把他的想法藏起來,在中國急劇變化著的大環境裏,他不斷地表達他的觀念。
他不會放過表達機會。1998年1月,正在蘊釀“房地產新政”的國家總理朱镕基去深圳。市領導召集部分企業界人士參與會談,安排他們每人都有發言。其他幾位的發言沒有調動起朱總理的興趣。輪到王石,他開始根本不談他的本行,而是把朱總理“稅務調整”以來,萬科公司的繳稅情況全盤匯報,因為他猜想總理壹定想驗證他的稅務政策的效果。果然,朱镕基深感興趣,跟他討論起來了。他趁勢把他關於房地產業的判斷和建議推到了總理面前。朱總理高興之下,甚至當場“聘”他做“免費”的房地產顧問。
次年,即1999年,王石有如下表現:4月參加世界經濟論壇之“99中國企業高峰會”,代表中國房地產業界做專題發言(他是“中國房地產協會”常務理事);5月,在中國房地產協會主辦的“99中國住房發展論壇”上提出“城市空心化”概念;9月,出席“‘99《財富》論壇”,做專題演講呼籲21世紀的中國房地產企業走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道路;這壹年,他還發起組織“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協作網絡”,並做首任輪值主席,致力於“重建行業秩序和公信力”。2000年6月,發起組織“新住宅論壇”上海大會,倡導和推動“新住宅運動”。
王石把房地產融入城市文化,《萬科周刊》發了不少城市文化建設方面的文章,多次被公開發行的刊物轉載。王石像壹個哲學家壹樣不斷構築他的概念。他知道哪些概念即將被社會買賬,他率先把它描繪出來,例如上文所言的“重建行業秩序和公信力”,“新住宅運動”和“關註普通人”。
他把“資本家的問題”轉由“普通人的角度”來提:呼籲城市建設要“關註普通人”。他關於“普通人”的定義是,“不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特權的白領、藍領、自由職業者和中小工商業主。”這正好呼應著某種正在萌動的社會情緒。而“關註普通人”是指:隨著城市居民的貧富分化,開發商開發的別墅、高檔住宅和未改造的老住宅區突現出兩個極端,城市規劃者、有責任的開發商,應該考慮這種差異會造成社會緊張,應該使不同收入層次的人們能夠和諧***處、***享城市文明的成果。
曾經,在中央電視臺做節目時,主持人要求現場每壹個企業家寫下“妳認為作為壹個企業家最重要的信條”,其他人的答案都是“誠信”,只有王石寫的是“社會責任”。這樣的回答使他在媒體和公眾面前獲得了“加分”。事實上,王石的所有活動都有附加值。他把登山跟慈善等公益內容鏈接起來,稱為“公益攀登”。他的新書推廣演講主題是“做負責的企業公民”。他並且說,在過去,他還不知道“企業公民”這個詞的時候,他的追求即與它的內涵相暗合。而未來,這將是萬科的發展目標。當前,作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的第壹個“社會責任”,是跟政府合作,建設惠及中低收入者的廉租房,據稱,萬科的第壹批廉租房明年將交付使用。
在思維觀念和話語方式上,王石把和他同樣出身的新壹代資本家甩開了。當他的那些同行們開始在公***領域發言,要麽“說不圓”,要麽甚至被視為“挑釁公眾”時,他已經是壹個成熟的“社會活動家”了。房地產這個最強勢的資本集團,從來都是全社會的關註中心,人們眼巴巴地望著他們,王石總比他的同行先按搶答器,並且他處處政治正確,處處被媒體選中。
王石從來不安分。用他的話說,他是繼承了母親的民族血液裏的勇敢成分。他的母親是錫伯族,壹個在歷史上曾經能征善戰的遊牧民族。他喜歡法國作家斯湯達的《紅與黑》,有著“於連那種不甘於平庸,以個人之力奮鬥拼搏的野心”。他的《道路與夢想》開篇第壹節,標題五個字:“野性的精神”。
他不是那種為積累財富而積累財富的企業家。當財富多到壹定程度,他就不安分了。攀上了“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裏,最大的行業——房地產的最成功機構的最高總裁”(張五常語)的高峰,他辭去了他親手締造的企業帝國的總經理,背上了行囊,飄然遠行,攀登那需要用體力壹步壹步去丈量的高峰去了。他成為“中國的企業家中,登得最高的人”,已經年過五十。他是中國年紀最大的探險家。他毅力超群,本刊記者輾轉結識了壹位西藏自治區的體育界人士,在他看來,王石完全是憑毅力登上珠峰的。
就這樣,王石成就了壹段現代傳奇。
於是,他穩穩地占據了新壹代資本家最耀眼的中心。他被稱為“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企業領袖”。他的傳奇壹直是正面的,他幾乎沒有經歷過負面的考驗。從而成為人們心中的壹代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