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10秒鐘視頻賣出660萬美元,互聯網時代的《蒙娜麗莎》來了?

10秒鐘視頻賣出660萬美元,互聯網時代的《蒙娜麗莎》來了?

有人說,這是個「韭菜割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時代。

從盲盒、漢服到球鞋,鐘情於此的年輕人不惜壹擲千金。壹個數百億的市場由此誕生,還孵化出市值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

但我要是告訴妳,如果有人花費幾百萬美元,只為買壹段 10 秒的視頻,或者壹張 JPEG 圖片,正常人大概都會說這人瘋了吧,這究竟是多粗的韭菜?

事實上,這樣的人還不少,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前仆後繼,這些看似瘋狂的行為背後,固然有像比特幣投資壹樣的非理性狂熱,但也讓人看到了壹種改變互聯網世界現狀的可能性。

最近股市和比特幣的「跌媽不認」,讓不少投資者欲哭無淚,可在另壹個交易市場,卻是截然相反的壹番景象。

不久前美國壹位藝術收藏家 Pablo Rodriguez-Fraile 以 660 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手上的壹件藏品,他去年 10 月購入這件藏品的價格只有 6.7 萬美元,也就說不到半年價值就增長了近 100 倍。

而這件藏品並非什麽古玩名畫,而是數字藝術家 Beeple 創作的壹段視頻,時長只有 10 秒,這大概也是史上單位時長價格最高的壹個視頻作品了。

這個作品叫做 《十字路口》(Crossroad),視頻裏壹個全身赤裸、有點像特朗普的「巨人」倒在路邊的草叢裏,身上被塗上各種口號的塗鴉,路過的行人完全無視這個龐然大物。

先不說這段視頻有什麽特殊含義,可就像妳我壹樣,所有用戶都能在網上看到這段視頻,為什麽還有人願意花幾百萬買壹段 10 秒視頻?

這裏需要說明是,這段視頻的買家獲得的並不是壹個普通的 MP4 文件,而是含有藝術家簽名的加密數字文件,壹種叫做 NFT(非同質化代幣)的數字資產。

關於 NFT 在本文下壹部分會進行更詳細的介紹,現在妳只需要知道,NFT 具有獨壹無二、不可篡改、不可復制的特點。

換句話說,雖然這段視頻可以在網絡上無限次傳播,但其實都是「贗品」,買家手上的才是唯壹的「真品」。

也正是這種可以被認證的「唯壹性」讓這樣的數字藝術作品有了交易價值。

就連有 250 多年 歷史 的佳士得拍賣行,也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不久前首次拍賣了壹件 NFT 藝術品 —— 壹張由 5000 張照片拼接而成的圖片。

據報道,這幅作品在拍賣開始的 1 個小時內,就從 100 美元的起拍價叫到了 100 萬美元,經過 124 次競價,最終以 300 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這幅作品叫做「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同樣出自數字藝術家 Beeple 之手。

Beeple 是 C4D 圈的大神級人物,十分擅長用三維繪圖軟件來進行創作。他的作品風格被稱為「後末日藝術」(Post-apocalyptic art),通過將流行文化與未來 科技 元素結合,來反映對當下的思考。

Beeple 作品.

從 2006 年開始,Beeple 發起壹個「Everydays」的系列,即每天創作壹幅插畫發布到社交網絡上,至今這個系列從未斷更。

前段時間 Beeple 在接受 The Verge 采訪時表示,對他而言這已經成為像每天刷牙吃飯壹樣自然的事情,即便在他結婚和孩子出生的日子也沒有中斷。

而這次佳士得拍賣的圖片,正是由「Everydays」系列前 5000 天的作品拼接而成。但這已經不是 Beeple 第壹次通過這種形式來拍賣自己的作品了。

去年 12 月,Beeple 就嘗試將自己的作品以 NFT 的形式放到區塊鏈藝術平臺 Nifty Gateway 上拍賣,最終 22 幅作品全被拍下,最貴的壹件作品以 77 萬美元售出,所有作品總價達到 350 萬美元。

作為壹名數字藝術家,Beeple 雖然知名度非常高,但實際很難直接出售自己在虛擬世界創作的作品,往往需要與品牌聯名,以實物作為載體才能變成商品。

2019 年 LV 的春夏系列中就有 13 件衣服印上了 Beeple「Everydays」作品的圖案,包括之前和優衣庫聯名的 KAWS 也是類似,盡管作品可能被拍出天價,但如果只是 0 和 1 組成數字形態,卻分文不值。

不過,如今 NFT 的出現正在改變這壹切,它可以讓只存在於互聯網的數字藝術作品,擁有和《蒙娜麗莎》同等的價值,藝術再無實體和虛擬之分。

為什麽 NFT 有這麽大的魔力,讓壹段視頻壹張圖片能賣出天價?

「NFT」可以翻譯為非同質化代幣,是區塊鏈領域的壹種數字資產,妳可能會聯想到比特幣,但兩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比特幣和我們平時使用的人民幣壹樣,任意兩張百元鈔票價值是完全壹樣的,壹張百元鈔也兌換成多張面值更小的鈔票。

而「NFT」則是唯壹且不可替代的,這就是「非同質性」。每壹份 NFT 所代表的數字資產都具備獨特的價值,不能直接兌換其他 NFT ,也不能拆分出售。

Nifty Gateway 創始人 Griffin Cock Foster 曾這樣描述 NFT 的特點:

NFT 上次出圈還是在 2018 年,壹個叫做「CryptoKitties」區塊鏈養貓 遊戲 走紅網絡,玩家收集和餵養的每壹只虛擬貓咪,都是以 NFT 的形式承載,NFT 讓每只貓咪在虛擬世界擁有了獨壹無二的「基因組」。

而最近 NFT 的再度走紅則是從壹個叫做 NBA Top Shot 的平臺開始,NBA 球星卡和精選視頻被制作成 NFT 的形式供用戶購買和交易。

在 NBA Top Shot 推出 5 個月時,已經吸引了超過 10 萬名買家,銷售額接近 2.5 億美元。目前最貴的壹筆交易,是勒布朗?詹姆斯壹段扣籃的視頻,被壹位用戶以 20 萬 8000 美元的價格買下。

通過 NFT,這些創作者除了讓自己的作品價值擺脫物理媒介的限制,而且在第壹次售出後,作品此後每次轉手交易,創作者也都能獲得壹定比例的傭金,這也是越來越多創作者擁抱 NFT 的重要原因。

在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專家 Noah Davis 看來,NFT 在以壹種相當激進的方式使藝術收藏民主化。

上述這類在區塊鏈上認證,並用加密貨幣進行交易的藝術作品,都被稱為 Crypto Art(加密藝術),這幾年逐漸成為壹種新的創意媒介。

「加密藝術」的興起不僅可以幫助數字藝術創作者更好地體現價值,更重要的是能讓很多創作者完成傳統物理媒介上無法實現的創意,數字藝術不再只是物理世界作品的線上化。

其中 AsyncArt 是最能體現這個特點的壹個實驗性藝術運動,通過 NFT 等區塊鏈技術來讓探討「藝術如何被編程」。

AsyncArt 的數字藝術作品並不是由壹個人完成,而是分為了 Master(主畫布)和 Layer(圖層),每個圖層都可以被不同的創作者修改,並成為獨立的 NFT。

比如 AsyncArt 的第壹幅作品 First Suppe(最初的晚餐),這幅模仿名畫《最後的晚餐》的作品***有 22 個圖層組成,人物、背景、裝飾等元素都對應著不同的圖層。

有人曾計算, First Suppe 至少有 313 億種不同的圖層組合可能,如果每壹秒變化壹次圖層,看完這幅作品的全部形態,需要近 1000 年的時間。

這讓我想起來前幾年愚人節 Reddit 發起的壹個活動,在壹塊空白的巨大畫布上,用戶每隔壹段時間可以選壹種顏色,在上面點壹個點,活動限時為 72 小時。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世界各地不同種族膚色的網友自發組織起來,完成了壹幅幅令人驚艷的作品,成為互聯網上壹個奇跡般的行為藝術,正如霍炬所說:

上述可編程的加密藝術也是如此,這是互聯網的去中心化在數字藝術中的體現。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董事總經理曹寅認為,可編程加密藝術是壹場平權運動,它讓德國著名當代藝術家博伊斯「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構想不再只是壹個口號。

曾舉辦過多場加密藝術展覽的 SuperRare 策展人 An 則在壹篇文章中指出,如果安迪沃霍爾活到現在,他肯定會用數字貨幣創作波普藝術。

NFT 給數字藝術賦予了新的價值,然而它給互聯網帶來的可能性還不止於此。

目前 NFT 因為應用在數字藝術領域而逐漸為人所知,但還是相對小眾,不過未來 NFT 還有可能應用到更多領域。

NFT 可以對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所有資產代幣化,並證明其所有權。在越來越多消費走向數字化的當下,我們往往不再擁有數字資產的所有權,而只是壹段時間的使用權。

在線下和線上結合越來越緊密的趨勢下,數字資產也將成為每個人愈加重要的財產。但數字內容能輕易被復制的缺陷是壹個問題,就像 Nifty Gateway 創始人 Tyler Winklevoss 所說:

比如對於在線音樂影視等壹直深受盜版問題困擾的數字內容,NFT 有望提供壹種新的可能性。

去年已經有壹個基於區塊鏈的音樂 NFT 平臺 ROCKI 推出市場,不僅可以解決創作者的數字版權問題,還帶來了新的收入來源和粉絲互動方式,因此吸引了不少音樂人加入。

阿姆斯特丹大學數字人文科學助理教授 Giovanni Colavizza 表示:「代幣化可以使我們能夠改變以前藝術品創造和交流價值的方式。」

當然 NFT 作為壹種新生事物,本身也並不完美。比如基於區塊鏈的交易往往不受現有金融監管體系的約束,存在壹定的風險。

此外雖說 NFT 擁有不可篡改、獨壹無二的特性,理論上將永存於虛擬世界。然而現在可用的儲存介質最長的壽命最多才約 60 年,數字資產的保存依舊離不開物理媒介。

如同人工智能、人臉識別壹樣,新技術總是與各種問題如影隨形。可這並不妨礙我們對 NFT 的未來抱有期待,壹個新的數字世界正在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