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從荷葉上得到啟發,發明了傘.生活中,有什麽都是人類的老師
4000年前,壹個孩子頭頂壹片大荷葉,冒雨行走,雨珠從凸面的荷葉斜邊上滾下來,這啟發人們發明了傘.頭頂荷葉,這種現象有可能使人從中受到啟發以至創造發明出傘,但也有可能是孩子模仿成人頭戴頭笠之類的天真童稚,這與孩子們腰揣木頭手槍,騎著壹匹竹馬沒有多大分別.即使退壹步,頭頂荷葉的啟示當在情理之中,但“4000年前”雲雲,又從何說起呢?其實,關於傘的發明,民間有種種傳說.流傳較廣而又有文字記載的還是那位神通廣大的“魯班先師”.據說魯班在鄉間為百姓做活,媳婦雲氏每天往返送飯,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魯班在沿途設計建造了壹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內暫避壹陣.亭子雖好,總不便多設,而且春天孩兒臉,壹日變三變,夏季雷陣雨,說來就來,以至"迅雷不及掩耳".雲氏突發奇想,“要是隨身有個小亭子就好了”.魯班聽了媳婦的話,茅塞頓開.這位本領高強、無所不能的中國發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樣子,裁了壹塊布,安上活動骨架,裝上把兒.於是世界上第壹把“傘”就這樣問世了.而據《玉屑》記載,傘是魯班的媳婦為關心終日在外勞作的丈夫而發明的.看來,若要申請專利,還是魯班夫婦倆人***享比較合理,這傘的發明,是他們夫妻恩愛、相互關心的產物.魯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巧匠,同時代的孔老夫子,周遊列國,難免碰上日曬雨淋,於是在他出行的車上便制作了壹種固定的傘,既可遮風避雨也可遮陽避暑.這種隨車固定的"傘",在1989年發行的J162《孔子誕生2540周年》紀念郵票第二枚"周遊列國"上便可壹睹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