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在總結發言中說:
“別人讓我簽名的時候,妳知道大多數人讓我寫的三個字是什麽嗎?他們讓我寫自己。在我寫了太多次關於做我自己之後,我終於寫了壹本關於這個的書。只是我壹直在想,妳們要怎麽做自己?
我覺得很多人讓我寫自己的時候都覺得別人是地獄。那個另壹個人,無論是家人、情侶、同學還是同事,都很容易給我們造成壓力和困擾。所以當我寫下做自己這三個字的時候,好像我是自由的,我是不受別人約束的。
但是沒有別人妳就做不了自己。人生的整個過程,其實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和遇到的其他人的相互成全。"
聽到這句話的那壹刻,安妮姐姐真的很感動。它喚起了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過去,那些堅持做自己的人:
學生時代,我不玩遊戲,不參加社團,不談戀愛。我寧願做壹個與眾不同的人,也不願隨大流。
工作中,領導難伺候,同事難相處,很難發揮自己的才能,於是隨口寫下“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
生活中,和伴侶鬥嘴,三觀不合,無力改變,只好愉快分手;
人際間,和朋友鬧矛盾,堅持自己是對的,不想低頭,沒看見就消失;
過年了,不想回家面對父母的短暫質問,也不想被長輩比較,所以不回家,壹個人在空城裏徘徊。
這些場景是多麽的熟悉,在當年又是多麽的鮮活。他們都驕傲地展示著“我就是我,不壹樣的煙火”。多年以後,回想起自己,是笑還是哭?親愛的,擺脫那些讓我們感到痛苦的人和事。妳真的是自己嗎?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壹座孤島,獨自生活在大海中;每個人都像壹小塊土壤,連接成整片土地。"
1.
我的朋友小啊是壹個獨立的人,工作能力很強,但她壹直對不能與他人建立密切的關系感到困惑。她說她有壹次在朋友聚會上看到壹個女生坐在閨蜜腿上和大家聊天。她最好的朋友不僅不反感,還很高興。她很驚訝,因為她無法想象同性可以如此親密。她羨慕那些感情比姐妹還好的閨蜜。另壹方面,她說不管是同性朋友還是異性朋友,她都不主動聯系,很少有人主動找她。
當我在大學的時候,室友幫我買壹頓飯和壹杯飲料是很正常的,但在小啊的情況下,我在四年裏壹次都沒有做過。就算別人主動提出幫她,她也會果斷拒絕。
在工作中,她從不抱怨自己累。即使任務艱巨,她也會咬咬牙。她很少向領導抱怨,也不會主動要求升職加薪。
生活上,她把家庭開銷和孩子的學習教育壹個人留了下來,因為不想被老公吐槽,看婆婆的臉色。
小啊無疑是優秀和獨立的。她不想打擾別人,也不想看人臉色。這麽多年過去了,她沒有任何親密的朋友。她身邊的同事朋友都覺得她人不錯,但是不太平易近人。
職業發展還算順利的小啊,有壹次遇到壹個很好的工作機會,面試壹拍即合,即將跳槽成功,收到了壹個毀滅性的回復:妳的背調不太好。壹向自信的小啊感到不可思議。她認為自己工作努力,待人友善,鼓勵團隊,配合組織,背調沒問題。誰能想到,獵頭顧問竟然給出了壹堆讓小啊不可思議的理由。以前的同事報告說她冷漠、不負責任、無法管理,小啊感到非常驚訝。
其實她並不是壹個任性的人。她壹直渴望有好朋友好同事,能在自己迷茫的時候提醒自己,在自己迷茫的時候幫助自己。沒想到這次用這種方式認識了她自己。
“人家不了解妳,妳也不喜歡主動做事。妳壹心撲在自己的工作上。就算別人有什麽建議,也不敢問妳。沒有盟友的支持,如何為自己開辟舞臺,實現自己的價值?況且妳們的友誼壹般,真的沒必要讓別人替妳說好話。這段經歷可以讓妳看到自己的不足。”小啊的領導人告訴她。
小啊難過得半夜失眠,發了壹個朋友圈。我作為壹個人真的很失敗嗎?因為性格強勢,因為不想被貼上標簽,因為壹直生活在自衛的圈子裏,這些看似強勢獨立的人是不是讓小啊沒有了吸引力?
蔡康永說,我們的生活是壹個圓圈,別人在外面,我們自己在裏面。妳能說我只想要圈內的,不要圈外的嗎?如果圈的外面凹凸不平,破了,圈的裏面就沒事了嗎?
2.
2020年的第壹天,安妮姐姐參加了訓練場的壹個活動。她被壹個談論侃侃的女人所吸引。她講述了勇敢走出舒適區,進入自由職業的那壹年,她是怎樣的自己。
她說,堅持做讓我們感到快樂,真正熱愛的事情,就是做自己,勇敢跳出舒適區,進入自由職業的事業,就是做自己,用積極持續的行動為“盲目自信”負責,就是做自己。
在世界500強公司工作了13年的她,終於在2018年鼓起勇氣跳出了舒適區,開始從事自己最喜歡的職業——培訓師。妳以為她從那以後就壹直在旅行,帶孩子,講課,自由自在地過自己的生活?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從2018年7月離職,到2018年2月,五個月的時間裏,談了52天的線下課,錄了兩節課,咨詢了80多個客戶。為了保暖,她組織了7次下線培訓師活動,寫了5萬多字的微信官方賬號文章。
2019年,她在天線下教授了110門課程,開發了兩個專題訓練營,進行了100多次案例咨詢,撰寫了20多萬字...8個月後,她已經步入培訓師行列,年收入百萬。
在這些光鮮亮麗的自己背後,靠的是平時積累的人脈圈子和個人良好口碑雕刻的價值鏈。正是在這麽多人的幫助下,她才能不斷發現更好的自己。正是有了與外界的不斷聯系和互利,她才能不斷獲得更多做自己的勇氣。
有人說過,想要自由的人,其實要承擔最大的責任,選擇別人走得少的路的人,要背負最重的枷鎖,因為藐視重力的飛行,從來都不需要。
3.
演員孫儷出生在上海的壹個普通家庭,童年在父母無休止的爭吵中度過。12歲那年,父親留下2000塊錢和壹張離婚證,丟下孫麗和母親,走了。
為了養家糊口,孫的母親白天在商場當營業員,晚上當清潔工。看著媽媽每天的工作和奔跑,孫麗從小就知道生活不易,人需要自立。
在遇到鄧超之前,孫儷壹直是個未婚的人。父母關系的破裂壹度讓她失去了愛的能力,也導致她在娛樂圈的朋友很少,演藝事業壹直不溫不火。
直到遇到鄧超,孫儷的心才慢慢打開。孫儷曾說:“我從來不怕晚婚,但我有壹種預感,我不會結婚。我在等待,世界上唯壹的靈魂。”終於,在他們戀愛的第十年,2010年2月8日,他們因為愛情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當孫莉的生活越來越完整的時候,她的父親和繼母都下崗了,帶著女兒經營壹家雜貨店維持生計。孫儷說,很多次我偷偷去看父親,希望看到他壹家人生活的落魄,覺得這是對父親拋棄的最好報復。
後來繼母病重,妹妹沒錢上大學。父親來找孫麗借錢,孫麗不願意借。她的家人都在勸她,畢竟是妳爸爸,鄧超也說了,以後不原諒他不要後悔。但真正讓孫儷原諒父親的,是母親的壹句話。她媽媽說:“妳爸爸把妳給了我,所以我可以原諒他所有的錯誤。”在征得母親同意後,孫莉選擇了和解。她幫助父親和繼母走出困境,讓妹妹上學。到目前為止,她和父親壹家壹直保持著良好的親密關系。
在與過去和解後,孫儷的職業生涯也迎來了春天。《米月傳奇》和《月圓之夜》等經典劇目中的皇後將她推向了事業的巔峰。
孫儷說,我們無法抹去過去的痕跡。當妳想真正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要和過去的自己和解,哪怕這個過程讓妳無比痛苦。只有做到這些,妳的明天才能真正到來。
蔡康永說,真正做自己是為了補充別人,找到自己的內心歸屬。
做自己是壹個漫長的旅程,是人生不斷自我創造的過程。如果妳喜歡這個話題,請喜歡。安妮姐姐可以繼續和大家分享未來我們該如何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