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徐達源故居在哪兒

徐達源故居在哪兒

徐達源故居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黎裏鎮西的西徐家弄與西蔡家弄(老醫院弄)之間有壹幢八進深的大宅,此宅即是徐達源故居。

徐達源故居的第三進名為寫韻樓,即是當年吳瓊仙的書齋,現從西蔡家弄(老醫院弄)出進。該樓為壹樓廳,面積108平方米,高爽明亮,廳前為壹庭院,院中原有磚雕門樓、花臺等,現存有半殘的漏窗壹個,其兩邊雲彩、上下四只蝙蝠尚在。望著樓前褐黑色的長窗和樓側青灰色的高墻,望著院中那壹盆盆花草,眼前依稀浮現出當年“寫韻簾垂碧柳陰”的情景。就是在這座寫韻樓裏,吳瓊仙寫下了許多詩篇。“湖光十裏碧粼粼,畫出江南二月春。逢著桃花儂要問,此中可有避秦人”、“近水人家先得月,垂楊時節未聞鶯。徐忱舊館分明是,何處東風第壹人”等佳句膾炙人口,流傳頗廣。

吳瓊仙逝世後,《寫韻樓詩集》予以刻印面世,當時詩壇不少名人為其題詠,留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等名句的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趙翼題曰:“壹卷蘭苕點筆成,清才值得被它卿。若非蕭史親傳出,誰識秦樓引鳳聲。”“_桃詠絮也清新,未便能驚賀季真。今日-壇下拜,始知世有女仙人。”洪亮吉題曰:“人間奇福都曾占,郎是蘭成,妾是雙成,讀書敲詩歲屢更。三生慧業終難昧,寫韻前生,用韻今生,尚剩靈根付再生”楊復吉題曰:“九天咳唾,珠玉隨風墮。引鳳簫吹錦瑟和,領取綠窗清課。彩鸞寫韻家風,--秀出江東。何以南州都講,西河壹瓣香供。”

吳瓊仙寫出《寫韻樓詩集》後,也使寫韻樓成了黎裏的壹大名勝,文人們到了這裏,便會詩情噴湧,趙筠作了《雨後登寫韻樓作》:“眾綠納窗裏,濕煙浮遠村。春酣萬家夢,雲衛壹樓尊。舊句籠紗淡,奇書對酒溫。不禁棖觸在,鴻雪信前痕。”郭氏作了《過寫韻樓風壁間畫蘭團扇有懷珊珊夫人》:“含墨空齋有所思,瑤華何處寄相思。露條雨葉江臯路,愁絕煙螺淡掃時。”

徐達源故居的第五進即是新詠樓,為當年徐達源所居,現從西徐家弄出進。該樓為三開間帶兩廂樓,九扇落地花格長窗壹字兒排開,長窗裙板上雕刻著各種圖案,樓前為壹石板天井,天井裏花木蔥綠,南側矗立著壹座磚雕門樓,門額四字在“文革”中被鑿掉,但仍能依稀辨識,是為“蘭桂俱芳”。過去,新詠樓與寫韻樓壹樣,也是黎裏的壹大名勝,因此,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吟詠此樓的詩篇,清光緒年間刻印的《黎裏續誌》上刊有周霽寫的《過新詠樓即事同秋士竹書作》:“樓居咫尺斷塵緣,到及新晴二月天。水鵓鴣啼平野樹,竹笆籬巢隔溪煙。好詩喜自無心得,小別愁從見面牽。相對莫嫌仍故我,急沽村酒醉花前。”從詩中,可看出新詠樓實是壹個賞花、飲酒、吟詩的佳地,怪不得徐達源在這裏作出了許多詩篇,寫出了不少地方誌書。

信息來源:黎裏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徐達源(1767—?年)字岷江,壹字無際,號山民。吳江黎裏鎮人。妻子嚴氏是_直人。道光元年(1821年)移居_直,與_直壹批文人交上朋友,開始搜集歷代詩人歌詠_直的詩篇,匯編成《吳郡甫裏詩編》《國朝吳郡甫裏詩編》。在詩編的過程中,接觸到大量人物資料,於是撰寫了《甫裏人物考》,全稱《吳郡甫裏人物考》,***22卷,卷1~13為列傳,卷14~17為列女,卷18~20徐達源詳細信息++

吳瓊仙是清代的文學家、女詩人,江蘇吳江人。翰林院待詔徐達源妻。嗜吟詠,著有《寫韻樓詩集》》、《雙巢翡翠閣小劄》。吳瓊仙[清]女。字子佩,壹字或號珊珊,江蘇吳江人。翰林院待詔徐達源妻。嗜吟詠,著有《寫韻樓詩集》》、《雙巢翡翠閣小劄》。吳瓊仙在丈夫徐達源入京城時曾傾心贈言:“門深似海,戴安道非曳裾之人;米貴如珠,白居易豈長安之客?望早歸之。”夫婦詩趣相吳瓊仙詳細信息++

汾湖高新區(黎裏鎮):黎裏鎮位於吳江縣城東南30公裏處,是壹座保存較好的典型江南古鎮。鎮為壹河兩街,兩岸保存下來的大多是明清建築的二層樓房,鋪面店堂毗連相接。古鎮又壹特色是它長長的駁岸,全部用介稽石壘築而成。幾百年過去了,仍是那麽齊整堅實。駁岸邊嵌著300多根石欄,其中精致的象鼻石欄如金石家手下的印章,方寸之間而趣味無窮,既是系船的極好設施,又是珍貴的藝術佳品。黎裏還是著名愛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