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菜的拼音是mǐn cài。
閩菜,中國八大菜系之壹,起源於中國福建省閩候縣。其代表菜有:佛跳墻、荔枝肉、龍身鳳尾蝦等。它是由福州、泉州、廈門等地的地方菜發展而成。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稱,其風味特點是清鮮、和醇、葷香、不膩,註重色美味鮮。烹調擅長於炒、溜、煎、煨、蒸炸等。口味則偏得於甜、酸、淡,特別講究湯的制作,素有"壹湯十變"之稱。
閩菜的四大特點
壹、刀工巧妙
閩菜講究刀工,素有“片薄如紙,切絲如發,剞花如荔”之美稱。而且所有的刀均是圍繞著“味”下功夫,使原料通過刀工的技法,更加顯現出原料的本味和質地。它反對華而不實,矯揉造作,主張原料的自然美並達到滋味沁深融透,所以,閩菜的風味特色是:淡雅、鮮嫩、和醇、雋永。
二、湯菜考究
湯菜在閩菜中占絕對重要的地位,它是區別於其他菜系的明顯標誌之壹。這種烹飪特征與福建豐富的海產資源有密切的關系。從烹飪與營養的觀點出發,閩人始終把烹調和確保質鮮、味純、滋補緊密聯系在壹起。在繁多的烹調方法中,湯最能體現菜的本味。
三、調味巧妙
閩菜的調味方法奇特,口味偏重於甜、酸、清淡。喜用糖、醋等調味品,既可除去原料的腥味,又可保持原料爽口的特點,使成菜甜酸適中、濃淡潤口。同時閩菜使用的調味作料品種多樣,別具風味,如紅糟、蝦油、沙茶、辣醬、芥末、橘汁及姜、蒜等,各具特點。
四、烹調細膩
烹調技法以蒸、煎、炒、熔、燜、炸、燉為特色。食用器皿也別具壹格,多采用小巧玲瓏、古樸大方的大、中、小蓋碗,愈加體現了雅潔、輕便、秀麗的格局和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