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被“鴻浩之誌”治住的林校長

被“鴻浩之誌”治住的林校長

中國頂級學府北京大學的120年校慶註定會被寫入歷史,不是因為這個校慶舉辦得多麽精彩或者糟糕,而是因為校長林建華同誌把“鴻鵠之誌”讀成了“鴻浩之誌”,然後62歲的老校長被綁在輿情的風口浪尖上吊打。堅持光寫文不談政治的黃河歌者忍不住從研究“三國”的故紙堆裏站出來湊個熱鬧。

林建華校長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固體化學,涉及新型無機固體化合物的合成結構和性質,從事過渡金屬復合氧化物、新型微孔硼酸鹽、稀土—過渡金屬、金屬間化合物的合成、結構、物理和化學性質方面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140余篇。這些都和語言類不沾邊,偶爾念個錯別字本來就無可厚非,三兩行字坦率承認自己不認識這兩個字就可以了,但林校長的道歉信卻引發了更多的輿情。

他的道歉信是這樣寫的:

實際上沒這封信這件事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因為大部分人根本不關心北大校長姓氏名誰,中國高校的紀念活動層出不窮,大家都不置可否,但現在不壹樣了。我把這封信讀了多遍,甚至為了避免出現“鴻浩之誌”類似的錯誤而查了字典。也大膽地說壹句,中國式官僚狡猾狡猾的,因為我發現這裏頭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壹是避實就虛,遮擋應付。再重復壹遍,念錯別字很正常,誰讓中國方塊字那麽多來,神仙也不能全部認識,我們山東秀才(林校長是我們山東老鄉)自古就有念半邊字的優良傳統,大大方方承認就是了。如果這是林校長所擅長的化學領域出現此類問題難辭其咎,但寫稿子是秘書的事,念稿子是領導的事,這是國情。他們又不給校長講話註音,籌備校慶又那麽忙,僅此而已。但把包袱甩給“文革”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了。

因為您是北大校長,在學術界壹個叫得響的人物,咱不是美國總統小布什,也不是中國西南“鎮”省(雲南省簡稱“滇”,新任省長剛到任帶去的新簡稱)省長,讀錯別字不用找那麽多理由來遮羞。我感覺這不是真誠交心的道歉,而是瞪眼珠子式的辯白。

二是咬牙瞪眼,夾雜假話。我看了網上發的這段視頻,又認真拜讀了中國頂尖學府120年大慶校長講話,確實寫得慷慨激昂,妙語連珠,文字功底差的還真寫不出這樣大氣磅礴的文章,但這更讓我們產生了疑惑。120年的北大校慶,校長的致辭應該讓國人記十年,這個要求不太過分,但卻不是現在這種方式。

並且這裏顯然有壹個悖論:按照校長邏輯可推斷出,明明知道自己文字功底不行,北大120年校慶的校長講話偏偏要自己操刀,對此是不重視還是極不重視?或者是有意讓百年北大蒙羞?

我也不太會寫“鴻鵠”這兩個字,但打字的時候用拼音敲打壹下子就出來了。我認為這個稿子就是秘書們熬夜寫出來的,因為在視頻中校長讀到這裏的時候明顯地頓住了。為120年大慶專門成立團隊撰寫校長致辭再正常不過,這個承認了不丟份,撒謊才丟人。但這只是我的猜測,希望不要因為這種猜測而承擔刑事責任,但很多人都和我壹樣在瞎猜測,這就是問題了。不要低估了我們的智商。

三是堅持不改,我行我素。道歉信中直白地說“但我還是很難保證今後不會出現類似的錯誤”,我覺得這個不可原諒,是倚老賣老堅持錯誤不改硬扛的頑固態度。年齡不是問題,破罐子破摔才是問題。如果換了我,會拿出足夠的真誠認真對待這件事情,提前讓秘書把生僻字全部註音好了,但也不要寫成壹年級小學生的拼音文字。如果再辯解校長級別不夠沒有配秘書,而是壹個人多年寫文字奮鬥那麽我真無語了。

四是故作高深,反唇相譏。前面承認自己文字功底不行,但後面轉變得很快,用致辭中的話拿來回擊:“焦慮與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能夠讓我們走向未來的,是堅定的信心、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直面未來的行動。”好高深的文字水平!我弄不清這句很拗口的話所表達的準確含義,大概對北大壹校之長能夠道歉前無古人,是在最後表揚自己面對這個“鴻浩之誌”事件所展現出的大智慧嗎?致辭中的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沒有質疑哪有進步?大概是勸說大家小事化了,因為這樣的錯誤妳們更海了去了,只是妳們不是校長所以沒有引起反響。

因為我的文字功底更差所以讀不懂,但讀了這句話有種被老師教訓後的不安和委屈,好象念錯別字的就是我們。其意思可否翻譯成另外壹句話,妳們老盯我念錯幾個字不感覺無聊透頂嗎?我這講話這是有含金量的。多事的妳們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不好蠻?

天哪!這難道是21世紀中國第壹文科高等學府校長的人文素養和包容胸懷?觀此道歉信語氣,我嗅出的仍然是秘書捉刀的氣息。“五四”已過,天氣炎熱,還是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

2018年,我會在文章中記下這樣壹個事件:北京大學120年校慶,校長林建華被“鴻浩之誌”治得很慘。

黃河歌者嘆曰:

百年學府享盛名,豈料校長似白丁。

弄巧成拙虛應付,越描越黑顯無能。

非人捉刀未成言,官僚治校學亦輕。

“鴻浩之誌”應休矣,千古文化當復興。

黃其軍

作於2018年5月6日 (古歷三月廿壹)

戊戌年這個清明

母親的目光

手機之殤

過濟寧途中偶得

2017,結緣東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