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血沈的名詞解釋

血沈的名詞解釋

血沈(血沈)壹般指紅細胞沈降率。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認證 。

紅細胞沈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簡稱血沈,是指紅細胞在壹定條件下沈降的速度。

將抗凝的血靜置於垂直豎立的小玻璃管中,由於紅細胞的比重較大,受重力作用而自然下沈,正常情況下下沈十分緩慢,常以紅細胞在第壹小時末下沈的距離來表示紅細胞沈降的速度,稱ESR。

健康人的血沈數值波動在壹個較窄的範圍,許多病理情況可以使血沈明顯增快,紅細胞沈降率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

測定血沈可以了解疾病和觀察疾病的發展和變化,需要與其他化驗結果和臨床資料結合分析,才能對疾病診斷有所幫助。

血沈加快對發展速度較快的惡性腫瘤具有提示價值:手術將腫瘤切除,或化療、放療治療有效時,血沈可減慢;腫瘤復發或出現轉移時,血沈還可再加快。良性腫瘤壹般血沈不加快或出現減慢現象,因此可以通過這個項目協助初步判斷腫瘤的性質。

血沈的快慢還可輔助觀察病情的變化,如風濕病、結核病血沈加快的程度常與病情輕重有關。活動期血沈加快,病情好轉時血沈速度減緩;非活動期血沈可以恢復到參考範圍。

因此,測定血沈可大致推測疾病的發展以及觀察治療效果,例如,紅斑狼瘡病人的血沈從平穩到加快表明病情進入活動期,長期穩定在參考範圍內就說明病情得到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