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20歲稱為弱冠,女子20歲則稱為桃李年華。
壹、弱冠
古時漢族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束發加冠,舉行加冠禮,即戴上表示已經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這句話的意思是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並賜以字。男子完成冠禮儀式就證明男子成年了,可以獨當壹面了。
二、桃李年華
桃李年華,指古代20歲女子的代稱。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語出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壹雪此言,庶酬雅誌。”
三、古代年齡稱謂拓展
1、繈褓:泛指壹歲以下。
2、孩提:兩至三歲。
3、黃口:十歲以下的孩子。
4、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5、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6、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7、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8、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9、誌學:十五歲。(《論語》: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
10、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1、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12、而立:三十歲。
13、不惑:四十歲。
14、天命:五十歲。
15、知非之年:五十歲。
16、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17、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18、杖朝之年:八十歲。
19、耄耋:八十、九十歲。
20、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