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抗意戰爭(Ethiopian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Italy )是指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區域性反法西斯鬥爭。1935年10月,義大利軍隊不宣而戰,悍然入侵非洲東北部的衣索比亞,1936年5月,義大利軍隊攻陷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1941年,在盟軍的幫助下,衣索比亞獲得解放。
歷史背景
自歐洲發生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急需更多的原料和市場,因此對非洲大陸的殖民地爭奪日益激烈,義大利也不惶多讓。義大利在1870年代剛剛完成國家統壹後,也引入殖民主義展開對非洲的擴張行動。
1885年,透過英國的支援義大利掌握馬薩瓦至欠盧爾沿岸,腹地進逼衣索比亞北部。迫使衣索比亞在1889年5月2日簽訂不平等的《烏西亞利條約》。條文規定衣索比亞方面割讓北部領土,由義大利用200萬裏拉作為交換代價。義大利更自由解釋第17條條文,在簽訂的那年宣布將整個衣索比亞領土做為自身的保護,占領了北部領土。
第壹次意埃戰爭
起因
1890年,義大利把從衣索比亞奪得的北部領土和厄利垂亞殖民地合並,衣索比亞 *** 拒絕接受要求,也不承認其占領。
1893年2月12日,衣索比亞皇帝曼涅裏克二世知會義大利 *** ,自1894年5月2日起將不在履行《烏西亞利條約》的壹切權利及義務。為了幹涉,義大利準備1.4萬兵團交由巴拉蒂埃裏將軍指揮武裝入侵衣索比亞。
過程
1894年7月17日,首批義大利軍團抵達卡薩拉並在那展開第壹場戰鬥。
據義大利的記錄,埃軍是10萬人左右其中有1萬名騎兵。在衣索比亞的各領主同時也是軍隊司令官,曼涅裏克二世的嫡系部隊是意軍的核心。
1895年1月,義大利軍連續八次擊敗各地封建主。3月,義大利軍開始全面進攻,成功攻占阿迪格臘特。這年年底,埃軍已動員了12萬人。
1895年12月7日,由衣索比亞的馬科涅諾公爵在安巴-阿拉吉的戰鬥中獲勝,義大利軍第壹次打敗仗。
1896年3月1日,衣索比亞軍事先偵查義大利兵營得知作戰情報。義大利軍因行軍分隔彼此距離拉大,使得埃軍能逐壹地重創分散的義大利軍。衣索比亞指揮部善用正面攻擊和側翼縱深作戰,結合軍隊幷包圍敵軍。主要目標鎖定義大利軍阿利別爾通將軍的縱隊,盡管義大利炮兵有效狙擊了進攻,但是義大利軍的縱隊仍舊被擊潰,還差點全殲,其他的義大利軍縱隊也被擊敗。雖然義大利軍擁有良好的裝備和軍事技術,但在阿杜瓦戰役中意軍再度被擊潰。
結果
戰爭的結果,義大利最終敗給衣索比亞武裝力量。出征的1.7萬義大利軍,死傷1.1萬人,被俘4000人。衣索比亞軍死亡在4000人-5000人之間,受傷6000-10000人。
俄羅斯為了遏制英、法、意在北非的勢力擴張,在1896年在國內募捐,透過俄羅斯紅十字會派出醫療隊替衣索比亞士兵進行醫療救護。
義大利和衣索比亞兩國最終在1896年10月26日重新簽訂《亞的斯亞貝巴條約》,義大利承認衣索比亞 *** 的完整。
評價
德國政治家俾斯麥曾評價:"他們帶著滿嘴蛀牙又極大的胃口,來到非洲大陸。"(Italy had "poor teeth and such a large appet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