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壹首男的唱的悲傷震撼好聽的歌,歌詞中有壹連串“是什麽”、求歌名呢~~

壹首男的唱的悲傷震撼好聽的歌,歌詞中有壹連串“是什麽”、求歌名呢~~

後鄭智化時代——為了忘卻的記憶   鄭智化曾說:“人——只不過是生命中被冥冥擺布的傀儡。如果命運是無法改變的,就象父親的死,就象我註定是歌手……那麽,不論我用淚水或笑容,我都得接受。”    別哭我最愛的人/今夜我如曇花綻放/在最美的壹剎那雕落/妳的淚挽不回的枯萎/別哭我最愛的人/可知我將不會再醒/在最美的夜空中眨眼/我的眸是最閃亮的星光/是否記得我驕傲地說/這世界我曾經來過/不要告訴我永恒是什麽/我在最燦爛的瞬間毀滅/是否記得我驕傲地說/這世界我曾經來過/不要告訴我成熟是什麽/我在剛開始的瞬間結束    每次聽到這首《別哭,我最愛的人》,總是忍不住的傷悲。我想他是個真正的悲情王子。   當年,範誌毅離開申花遠赴英倫的時候,申花球迷們提出了所謂的“後範誌毅時代”。   我今天寫的不是“後範誌毅時代”,是“後鄭智化時代”。   對鄭智化十分了解的人也許會問:“鄭智化還活著,怎麽會弄出來個‘後鄭智化時代’?”是的,鄭智化還活著,我這裏的說的“後鄭智化時代”不是指鄭智化本人,指的是他的音樂。指的是鄭智化之後的樂壇。“鄭智化的音樂已經死了。”在他改行做網絡的時候,我這麽對朋友說。   很小的時候就聽他的歌,最早是那首大家可能都不熟悉的《不要說黎明》。那首有些日本風格的歌曲,我壹直固執的認為那首歌標誌著他風格的形成,雖然大多數人都是從《水手》和《星星點燈》認識的他。那首歌已經記得不大清楚了,印象裏只剩下那兩句歌詞,從記憶中無法抹去:眾生皆俱黑夜/唯我怕日升重重迷霧相隔/盼望窺笑靨。他的那種悲傷就是從那時開始流淌在他的音樂中的。   說起他的歌,就不能不說他的人。他的自傳中寫到:    2歲:患小兒麻痹,變成四腳爬行的動物。   2~6歲:壹段與醫生、藥物持續抗鬥的童年。愛上了畫畫,立誌當畫家,第壹張作品畫的是關公。   7歲:在馬偕醫院接受手術矯治,終於可以撐拐杖走路。   8歲:上小學,領到壹張東圓國小壹年八班的名牌。   9~14歲:小學六年出盡風頭,成績壹直坐壹望二,無數次美術、書法、作文比賽第壹名,家中獎狀、獎品壹大堆。看了太多的文學名著,最喜歡基督山恩仇記。   14~17歲:上了國中,迷上了存在主義,卡夫卡成了我壹生中的偶像。   17歲:因為討厭穿制服,背書包上學,決定進入臺北工專土木工程科就讀。   22歲:自臺北工專畢業,進入工程公司工作,因為不習慣上班打卡的生活,決定離職。   23歲:進入廣告公司,擔任COPYWRITER壹職,展開壹連串廣告探險活動。   25歲:發表第壹首歌曲“開心女孩”,同時——開心洗發精、芙麗思香浴乳、龍角散……等作品獲得熱烈回響,從此在廣告界受到肯定。   26歲:認識阿桂(我唱片公司的老板),決定推出個人專輯唱片“老麽的故事”。    可以說鄭智化的童年是不幸的,但青年時代卻是壹帆風順。就是這樣壹個人,為什麽會對社會充滿了那麽多的不滿,和世俗進行了堅強的抗爭?   鄭智化從臺灣的社會中看到的悲哀是許多臺灣人不願意承認的。從《大國民》到《阿飛和他的那個女人》將臺灣政府的腐朽和人們精神的空虛揭露的壹覽無余。絕望中,我們看到的是真實和赤裸裸的靈魂。也許妳可以不喜歡他的音樂,但他的靈魂絕對值得妳品嘗。   多少次,我幻想和這個頭發卷曲的男人開懷暢飲,想象他如黑貓般絲絲倦倦的笑容。看過他的演唱會的人,都知道他所帶來的震撼,這是連搖滾也不曾擁有的。可以說他的人格魅力比他的音樂更能打動人。記得他在上海演唱會上使勁的將外套拋向空中,頭高高昂起,聽全場的高聲齊唱。那壹刻,我覺得他已經將靈魂和自己的全部燃燒在舞臺上了。殘運會的開幕式文藝演出《生命禮贊》我看過兩次。我要告訴讀者朋友的是鄭智化演唱《水手》的震撼力,彩排時遠遠勝過正式演出。我分析的原因,是正式演出時讓那麽多坐輪椅的朋友上臺獻花,分散了鄭智化的精力。這又難怪,正是鄭智化拄著雙拐唱出的這首蕩氣回腸的歌,鼓勵著無數殘疾朋友與命運搏鬥。   特別是他對著全場觀眾高喊:“好久不見!”。我忍不住哭了,我覺得那壹剎那,我所熟悉的鄭智化復活了,雖然只有短短的壹瞬間。我已經很滿足了。很多他的歌迷對他的離開很不理解,開始我也是。但是當讀到他的那段文字我突然間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