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順如下:丶丶?壹壹丨 。
澤zé,漢字多音字。其讀zé時,為名詞,本義光澤、潤澤,可引申為多種意思;讀shì時,古同“釋”,解散。
(上古音):鐸部定母,deak。
平水韻:入聲十藥,入聲十壹陌。
國語:zé;duó;shì;yì。
古代的太湖也被稱為“澤。
水深的湖沼或水草叢雜的湖沼下有水曰澤,言潤澤也。——《釋名》
恩澤,恩惠。
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莊子·大宗師》
推恩海內,澤及鳥獸。——《東坡先生墓誌銘》
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澤流後世。——《史記·西門豹傳》
仁慈的行動。
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澤。——《書·多士》
雨和露。
雨澤下註。——明·歸有光《項脊軒誌》
土壤中的水分。
凡耕之本,在於趣時,和土,務糞澤,早鋤早獲。——《齊民要術》
汗衣,內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詩·秦風·無衣》
祿位,遺風。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孟子》
又如:澤下尺,升上尺(天上的雨下落壹尺,地上的禾苗就向上長壹尺。比喻君王賜給臣民恩澤,臣民就擁戴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