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讀音是mǐ fú。
米芾,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羋,祖居太原,後遷湖北襄陽,謫居潤州(現江蘇鎮江),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米芾書畫自成壹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在書法也頗有造詣,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張季明帖》、《李太師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詩帖》等。
米芾的藝術成就
米芾平生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北宋四大書家”中,實可首屈壹指。米芾習書,自稱“集古字”,雖有人以為笑柄,也有贊美說“天姿轅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立家”。這從壹定程度上說明了米氏書法成功的來由。
米芾以書法,若論體勢駿邁,則當屬第壹。證之其書法,二十四歲的臨桂龍隱巖題銘摩崖,略存氣勢,全無自成壹家的影子;三十歲時的《步輦圖》題跋,亦使人深感天資實遜學力。三十歲時在長沙為官,曾見嶽麓寺碑,次年又到廬山訪東林寺碑,且都題了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米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