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求壹首詩:戴望舒的《雨巷》

求壹首詩:戴望舒的《雨巷》

雨巷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仿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壹個丁香壹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壹樣的顏色,

丁香壹樣的芬芳,

丁香壹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仿徨;

她仿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壹樣,

像我壹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淒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壹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壹般的,

像夢壹般的淒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壹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裏,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仿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壹個丁香壹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寫於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壹二”大屠殺之後。詩人時年22歲。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詩人,面對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於仿徨迷惘。他隱居在江蘇松江朋友家,孤獨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夜坐聽風,晝眠聽雨”,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可生活貧乏,整天“窗頭明月枕邊書”,詩人只能在“舊時的腳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盤桓中尋求慰藉。個性的輕柔、憂郁和時代的重壓,使《雨巷》成為現實黑暗和理想幻滅在詩人心中的投影,貯滿了仿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

《雨巷》創設了壹個富於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裏,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沈悶的社會現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裏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仿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壹個美好的希望。希望有壹種美好的理想出現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壹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的。她和自己壹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壹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實中仿徨,和那無法實現的夢壹般飄然而逝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