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譯文:剛開始郭子儀與李光弼同為安思順的麾下將領時,二人(關系)不融洽,即使坐在壹起也不交談。後來子儀代替思順當上將軍後,老弼恐怕被誅殺,於是(對子儀)下跪請罪說:“我甘願壹死,只希望(妳)放過我的妻子和兒子。”子儀走下堂來,握住他的手說:“如今國家動亂,主人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儀又怎能心懷私怨呢!”於是壹邊流著涕淚壹邊(對李光弼)用忠義之道加以勉勵,並立即推薦他為節度使,兩人壹起攻破亂賊,沒有絲毫猜忌了。
二、原文: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
郭子儀初與李光弼懼為安思順牙將,不相能,雖同席不交談。後子儀代思順為將,光弼恐見誅,乃跪請曰:“死所甘心,但乞貸妻子。”子儀趨堂下,所握其手曰:“今國亂主辱,非公不能定,仆豈敢懷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義,即薦之為節度使,遂同破賊,無纖毫猜忌。
擴展資料
壹、作者簡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鹹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二、人物簡介
1、郭子儀(697年—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陜西渭南市華州區) 人。唐朝傑出名將,政治家、軍事家。
2、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 ),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將,左羽林大將軍李楷洛第四子。
2. (三)(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題郭子儀初與李光弼①俱小題1:.A(2分)小題1:B(2分)小題1:我怎能懷有私心瀉忿呢?(我又怎能心懷私怨呢!)(2分)小題1:圍繞學習郭子儀公而忘私、盡棄前嫌的品質談 即可(2分) 譯文:郭子儀初與李光弼同為安思順牙將的時候,二人很不和睦,即使坐在壹起也不交談。
後來郭子儀代替安思順做了大將,李光弼怕被郭子儀殺掉,就跪下向郭子儀請求說:“我甘願壹死,只希望您饒恕我的妻兒。”郭子儀快步走下堂來,拉住李光弼的手說:“現在國家動亂,主上受辱,不是您不能使國家安定,我怎能懷有私心瀉忿呢?”於是流著淚勉勵李光弼為國盡忠,隨後推薦他為節度使。
郭子儀就同李光弼***同破賊,沒有壹絲壹毫的猜疑。
3. 文言文出處和譯文劉貢父舊與王荊公(王安石)甚款《石林詩話》 卷上趙清獻公以清德服壹世,平生蓄雷氏琴壹張,鶴與白龜各壹,所向與之俱。
始除帥成都,蜀風素侈,公單馬就道,以琴、鶴、龜自隨,蜀人安其政,治聲藉甚。元豐間,既罷政事守越,復自越再移蜀,時公將老矣。
過泗州渡淮,前已放鶴,至是復以龜投淮中。既入見,先帝問:“卿前以匹馬入蜀,所攜獨琴、鶴,廉者固如是乎?”公頓首謝。
故其詩有雲“馬尋舊路如歸去,龜放長淮不再來”者,自紀其實也。 劉貢父天資滑稽,不能自禁,遇可諧諢,雖公卿不避。
與王荊公素厚,荊公後當國,亦屢謔之,雖每為絕倒,然意終不能平也。元豐末,為東京轉運使,貶衡州監酒,雖坐他累,議者或謂嘗以時相姓名為戲惡之也。
元佑初,起知襄州。淳於髡墓在境內,嘗以詩題雲:“微言動相國,大笑絕冠纓。
流轉有余智,滑稽全姓名。師儒空稷下,衡蓋盡南荊。
贅婿不為辱,旅墳知客卿。”又有續謝師厚善謔詩雲:“善謔知君意,何傷衛武公。”
蓋記前事,且以自解雲。 晏元獻公留守南郡,王君玉時已為館閣校勘,公特請於朝,以為府簽判,朝廷不得已,使帶館職從公。
外官帶館職,自君玉始。賓主相得,日以賦詩飲酒為樂,佳詩勝日,未嘗輒廢也。
嘗遇中秋陰晦,齋廚夙為備,公適無命,既至夜,君玉密使人伺公,曰:“已寢矣。”君玉亟為詩以入,曰:“只在浮雲最深處,試憑弦管壹吹開。”
公枕上得詩,大喜,即索衣起,徑召客治具,大合樂。至夜分,果月出,遂樂飲達旦。
前輩風流固不凡,然幕府有佳客,風月亦自如人意也。 歐陽文忠公記梅聖俞《河豚詩》:“春州生荻芽,春岸飛楊花。”
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謂河豚出於暮春,食柳絮而肥,殆不然。
今浙人食河豚始於上元前,常州江陰最先得。方出時,壹尾至直千錢,然不多得,非富人大家預以金啖漁人未易致。
二月後,日益多,壹尾才百錢耳。柳絮時,人已不食,謂之斑子,或言其腹中生蟲,故惡之,而江西人始得食。
蓋河豚出於海,初與潮俱上,至春深,其類稍流入於江。公,吉州人,故所知者江西事也。
姑蘇州學之南,積水彌數頃,旁有壹小山,高下曲折相望,蓋錢氏時廣陵王所做。既積土山,因以其地瀦水,今瑞光寺即其宅,而此其別圃也。
慶歷間,蘇子美謫廢,以四十千得之為居。旁水作亭,曰滄浪,歐陽文忠公詩所謂“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者也。
子美既死,其後不能保,遂屢易主,今為章仆射子厚家所有。廣其故址為大閣,又為堂山上,亭北跨水復有山,名洞山,章氏並得之。
既除地,發其下,皆嵌空大石,又得千余株,亦廣陵時所藏,益以增累其隙,兩山相對,遂為壹時雄觀。土地蓋為所歸也。
王荊公晚年詩律尤精嚴,造語用字,間不容發。然意與言會,言隨意遣,渾然天成,殆不見有牽率排比處。
如“含風鴨綠鱗鱗起,弄日鵝黃裊裊垂”,讀之初不覺有對偶。至“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但見舒閑容與之態耳。
而字字細考之,若經檃括權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嘗與葉致遠諸人和頭字韻詩,往返數四,其末篇有雲:“名譽子真矜谷口,事功新息困壺頭。”
以谷口對壺頭,其精切如此。後數日,復取本追改雲:“豈愛京師傳谷口,但知鄉裏勝壺頭。”
至今集中兩本並存。 蔡天啟雲:“荊公每稱老杜「鉤簾宿鷺起,丸藥流鶯囀」之句,以為用意高妙,五字之模楷。
他日公作詩,得「青山捫虱坐,黃鳥挾書眠」,自謂不減杜語,以為得意,然不能舉全篇。”余頃嘗以語薛肇明,肇明後被旨編公集,求之,終莫得。
或雲,公但得此壹聯,未嘗成章也。 禪宗論雲間有三種語:其壹為隨波逐浪句,謂隨物應機,不主故常;其二為截斷眾流句,謂超出言外,非情識所到;其三為函蓋乾坤句,謂泯然皆契,無間可伺。
其深淺以是為序。余嘗戲謂學子言,老杜詩亦有此三種語,但先後不同。
“波漂菇米沈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為函蓋乾坤句;“以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青春深”為隨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為截斷眾流句。若有解此,當與渠同參。
歐陽文忠公詩始矯“昆體”,專以氣格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暢,律詩意所到處,雖語有不倫,亦不復問。而學之者往往遂失於快直,傾囷倒廩,無復余地。
然公詩好處豈專在此?如《崇微公主手痕詩》:“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與國謀。”此自是兩段大議論,而抑揚曲折,發見於七字之中,婉麗雄勝,字字不失相對,雖“昆體”之工者,亦未易比。
言意所會,要當如是,乃為至到。 許昌西湖與子城密相附,緣城而下,可策杖往來,不涉城市。
雲是曲環作鎮時,取土築城,因以其地道潩水瀦之。略廣百余畝,中為橫堤。
初但有其東之半耳,其西廣於東增倍,而水不甚深。宋莒公為守時,因起黃河春夫浚治之,始與西相通,則其詩所謂“鑿開魚鳥忘情地,展盡江湖極目天”者也。
其後韓持國作大亭水中,取其詩名之曰展江。然水面雖闊,西邊終易堙塞,數十年來,公廚規利者,遂涸以為田,歲人才得三百斛,以佐釀酒,而水無幾矣。
余為守時,復以還舊,稍益開浚,渺然?嬗薪?ぁ\旃?姼?幸黃性疲骸趕蟯砼f灘都浸月,遇寒新水便生煙。”尤風流有味,而世不傳。
4. 寫壹個與戰爭相關的故事(壹句話概括智勇雙全威震諸侯 國事為重知錯能改——愛國名將廉頗的故事所向披靡 衛國安民——西漢大將軍衛青的故事出擊匈奴 威震漠北——西漢愛國名將霍去病的故事獻身邊陲的壹代名將——西漢後將軍趙充國的故事中流擊楫 奔赴國難——誌在統壹的愛國名將祖逖歷經三代 忠心不改——嶺南巾幗英雄冼夫人的故事忠勇愛國 力挽狂瀾——唐代愛國名將郭子儀的故事出奇制勝 以少勝眾——平定“安史之亂”的主將李光弼楊門虎將 忠烈雁門——北宋愛國名將楊業的故事子承父誌 再振雄風——抗遼大將楊延昭的故事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抗金名將宗澤的故事抗金義重泰山 富貴輕如鴻毛——宋代抗金英雄李綱的故事建炎第壹功終屬——抗金名將韓世忠的故事順昌城的旗幟——抗金名將劉銪的故事精忠園的訴說——南宋抗金名將嶽飛的故事丹心永存正氣浩然——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故事力挽狂瀾保衛北京——明朝愛國名將於謙的故事忠誠許國威震南疆——抗倭名將俞大猷的故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事 維護民族團結的塞外女傑——忠順夫人三娘子的故事杖策必因圖雪恥 橫戈原不為封侯——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的故事時窮節見真男子——抗清英雄史可法的故事赤心報國 丹心永存——抗清英雄張煌言的故事 劈波斬浪 光照華夏——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事 維護祖國尊嚴 捍衛北疆主權——清初愛國名將薩布素的故事勇冠三軍威震大漠——清代蒙古族愛國名將策淩的故事維護祖國統壹的三朝武臣——清代愛國名將嶽鐘琪的故事。
5. 閱讀下文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詞。
(4分)(1)都,全。(2分)(2)平定、安定、安穩。
(2分)小題2:C(3分)小題3:(2分) 恐見誅小題4:不計前嫌、公而忘私、顧全大局(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答到其中兩點得3分,答到其中壹點得2分。)
(3分) 小題1:試題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內容,根據語境了解句子大意,再根據自己所學積累判斷字詞含義,註意“俱”與“具”的區別。小題2:試題分析:先觀察各譯句的區別所在,再根據文意和掌握的古漢語知識理解原句,與各項比較。
本句是倒裝句,“涕”是眼淚的意思,故C正確。小題3:試題分析:疏通文意,抓住李光弼與郭子儀的行為描寫谷賤傷農,根據短文中的情節理解人物,回答問題。
小題4:試題分析:抓住文中對李光弼的言行描寫,從性格和思想品質方面概括人物形象。 。
6. 公而忘私 文言文答案公而忘私 詞目 公而忘私
發音 gōng ér wàng sī
釋義 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在。”
示例 這兩位同學的破釜沈舟,~的勇氣,是使我私心佩服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
文言文:郭子儀初與李光弼俱①為安思順牙將②,不相能③,雖同席不交談。後子儀代思順為將,光弼恐見誅,乃跪請曰:“死所甘心,但乞貸④妻子⑤。”子儀趨堂下,握其手曰:“今國亂主辱,非公不能定,儀豈懷私心忿哉!”因涕泣勉以忠義,即薦之為節度使,遂同破賊,無纖毫猜忌。
解釋:剛開始郭子儀與李光弼同為安思順的麾下將領時,二人(關系)不融洽,即使坐在壹起也不交談。後來子儀代替思順當上將軍後,光弼恐怕被誅殺,於是(對子儀)下跪請罪說:“我甘願壹死,只希望(妳)放過我的妻子和兒子。”子儀走下堂來,握住他的手說:“如今國家動亂,君主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儀又怎能心懷私怨呢!”於是壹邊流著眼淚壹邊(對李光弼)用忠義之道加以勉勵,並立即推薦他為節度使,兩人壹起攻破亂賊,沒有絲毫猜忌了。
①俱:都 ②牙將:副將 ③不想能:互相看不起 ④貸:寬恕 ⑤妻子:妻子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