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焦點效應”是什麽,為何會導致孩子愛玩拼圖卻不願嘗試?

“焦點效應”是什麽,為何會導致孩子愛玩拼圖卻不願嘗試?

什麽是“焦點效應”?

焦點效應也稱社會焦點效應,通俗來說過高估計了自己的重要性,認為自己會被別人所關註,過於看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焦點效應意味著孩子往往會把自己看作壹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自己的註意程度。

曾經有壹位心理學家吉洛維奇就曾對此作了壹個驗證焦點效應的實驗。試驗中,他讓壹個穿著名牌T恤的學生走進壹間教室,教室裏坐滿了人,這位學生估計會有壹半的人註意到他的名牌T恤,而實際只有23%的人註意到了他。這也驗證了:焦點效應。

為什麽孩子會出現“焦點效應”這種心態和行為?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被“焦點效應”這種心態困擾,主要和愛面子有關。

誰都渴望被肯定、贊美,可壹旦孩子去表現自己,他收獲的也許不壹定是贊美,而是批評、嘲笑,與其如此,不如什麽都不做。相比什麽都不會來說,被別人嘲笑、貶損、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更難讓孩子接受。

可家長太多關註的結果是:讓孩子的“註意力”上癮

如果壹個孩子總是被關註的中心,那麽這個孩子對焦點的心理需要就會越來越大。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父母會對孩子感到沮喪和憤怒,註意力(焦點)也同樣在繼續,但會以消極的行為出現。

當父母的對孩子的期望超過孩子能力範圍時,註意力上癮的孩子會有些奇特的方式的來維持互動。這導致有些孩子變得極度苛求和咄咄逼人,另壹些則變得被動和無助。而這時間久了,孩子會有依賴和不快樂的傾向。

焦點效應會導致孩子出現哪些問題?

1.高估自己,以自我為中心

當孩子過高估計了別人對自己的關註度,就會形成壹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會在無形中給自己施加壓力,放大自己的言行。

2.增加緊張感,不能自由發揮

很多人在公眾場合表演或是演講都會緊張,但如果過分膽怯、緊張就會影響發揮,所以此時的焦點效應就會帶給孩子壹種負面影響。

3.對錯的、丟人的事情耿耿於懷

我們很多人對自己曾做過的在大庭廣眾面前丟人的事都會耿耿於懷,而實際上別人早已忘了,這就是焦點效應導致的。如果孩子對自己做錯的、丟人的事始終耿耿於懷的話,會影響他的心理健康。

4.為避免壓力,選擇從眾或隱藏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受到鼓勵而非批評,可為了避免丟人,很多人會選擇隱藏自己,盡量減少出頭露臉的機會。這時,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眾,收斂自己的個性,以減輕自己的焦慮感。長期下去,孩子會變得自卑、內向、缺乏個性及創造力。

父母怎麽做才能改善“焦點效應”帶來的負面問題?

1、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則,帶頭示範

家長要做出壹定的表率,孩子很多時候都是依照於父母的,所以如果您能這樣的話,那自然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家長要帶頭讓孩子知道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是每件事都是要追求完美,人無完人,允許孩子犯錯、試錯。

2.讓孩子正視自己的缺點及別人的評價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沒有什麽人是完美無缺的,所以父母可引導孩子正視自己的缺點,學會面對它。可與孩子多溝通,詢問下他害怕得到別人怎樣的評價或曾得到過哪些評價,引導他學會正確看待這些評價,及時消除負面影響。

3.讓孩子回憶出醜事件,嘗試轉換思維

每個人都有過丟人的瞬間,那壹刻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可這些事情其實在別人看來很可能已經遺忘了,這時父母可讓孩子回憶出醜事件,並詢問他人感受。並嘗試讓孩子轉換下思維,如果換做別人這樣做,他是否會記憶深刻。

4.嘗試出醜,讓孩子勇敢走出第壹步

要想獲得進步,要想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就必須勇敢走出第壹步,或許實踐以後妳會發現,走出去並沒有那麽難。可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孩子,讓孩子看到別人是如何做的,這比單純說教要更有用。

其實,要想避免“焦點效應”帶給孩子負面影響,就需要讓孩子走出舒適圈,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父母要積極發揮正面引導作用才好。

孩子們不需要穿得像小洋娃娃壹樣可愛。他們需要被愛,並有機會成為家庭的壹部分,而不是家庭的明星。孩子們需要被尊重,而不是被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