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石毓智這個人肚子裏有多少貨

石毓智這個人肚子裏有多少貨

在韓寒這個風頭人物造狙擊的歷史時刻,很多人都想趁機上位,但是看來只有方舟子還戰鬥力強些,其他人基本都成了笑話。張放的抄襲陳案被揭露了出來,肖鷹對反智主義牛頭不對馬嘴的解讀足以證明此人肚子裏貨色極少,“青春不再出發”連真名和其著作都沒來得及廣而告之就被打回原型,現在又跳出來壹個石毓智,看來也是急於上位的。  我對此人原來壹無所知,出於好奇,在網上隨便壹搜,發現此人原來草包得連其學生都看不起他。網上有壹篇文章《學問不可作假——詳評石毓智的講座》,講此人的草包故事,挺好玩的,摘錄如下:  1、“有教無類”。這話出自《論語·衛靈公十五》,子曰:有教無類。他故意曲解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說孔子壓抑學生的個性,想把學生都培養成壹個模子的人。這是缺乏基本的常識!  錢穆先生《論語新解》對這句話的解釋說:人有差別,如貴賤、貧富、智愚、善惡之類。惟就教育言,則當因地因材,掖而進之,感而化之,作而成之,不復有類。孔門富如冉有、子貢,貧如顏淵、原思,孟懿子為魯之貴族,子路為卞之野人,曾參之魯,高柴之愚,皆為高第弟子。(423頁三聯出版社)。傳統儒學對“有教無類”的理解基本都是這個意思。而且孔子也確實是這樣做的。不僅僅孔子,傳統的儒家都有這樣的教育思想。“道不遠人”也有這樣意思。朱子的學生中有吃不上飯的,有朝廷的大官;王陽明後學中有六部的尚書,也有砍柴的樵夫。這是中國教育的傳統精神。這不僅僅是個理論,中國古代的私塾、義學都是有這樣的精神的。  2 、他對“巧言令色,鮮矣仁”的曲解。  石先生根據這話說孔子討厭兩種人,壹種是愛說話的(巧言),壹種是長得漂亮的(令色)人。聽了這個解釋,實在瞠目結舌!  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第壹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巧言:是說故意說討好人的話,所謂油嘴滑舌討好人;所謂令色,就是裝出和善的面色來討好人,也就是平時所謂的諂媚像。這當然是孔子所討厭的,不獨孔子,今天有誰喜歡麽?當然,妳也可以覺得諂媚人很好,這是妳的自由,但是這個解釋妳得知道,這是個知識點。  這些解釋都是有文字訓詁的根據的,在文獻中有相互的印證,這不是說可以妳有妳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的問題!這是死知識點!沒得商量。可見他真是沒有好好讀過《論語》!  3、關於“肉麻”的“子在,回何敢死”。出於《論語·先進第十壹》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汝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石先生以為顏回是故意討好孔子,這話極其肉麻!  孔子和顏回的感情是師生,而又情同父子,(“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論語·先進十壹)(現代的師生關系是無法體會到這壹點的!)師徒在周遊列國中,遭遇危險,走散了,離散之中,對各自的擔心和牽掛可想而知。然而又忽然重逢,死裏逃生,恍如夢寐,設想我們處在這樣的位置,如何感想?這句話是飽含了怎樣的深情、悲涼而且又自信!怎麽是肉麻呢?  4、宰我問喪制。  石先生說,孔子不贊同宰我把三年之喪改為壹年,他給孔子總結出的理由有兩點:1、母親給妳餵過三年奶。2、天下人都這樣做。  這話原文如此: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汝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論語·陽貨第十七)  石先生竟然把孔子的話改造得如此粗糙。天哪!如果沒有讀過《論語》的同學,真的會被他誤導啊!  5、“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他以為這是孔子批評顏回的。這是完全沒有文獻根據,無端的猜測!這話在《論語·子罕第九》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跟顏回哪裏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