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出自哪裏?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出自哪裏?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 ”出自:荀子《勸學》 。

原文片段: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擴展資料

《勸學》是《荀子》壹書的首篇。又名《勸學篇》。勸學,就是鼓勵學習。本篇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前壹部分(第壹段),論述學習的重要性;後壹部分(第二、三段),論述學習的步驟、內容、途徑等有關問題。

荀子(前316年?-前237年?),名況,受尊稱為荀卿,因漢代人避漢宣帝劉詢的諱,又稱孫卿,中國戰國時代儒家學者和思想家,趙國人。

曾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楚國蘭陵令,到趙國、秦國遊說諸侯,宣揚儒學和傳授六經,批評子思、孟子等其他儒者及墨家、道家等其他學派,有韓非、李斯等弟子,著作後世編為《荀子》壹書。

荀子的道德信念像孟子壹樣強,他認為道德是統壹天下的絕對必要條件,倫理價值的實踐與否,將決定國家興衰與天下治亂。與法家不同,法家認為道德價值對國家秩序來說並無正面作用,荀子則認為倫理道德能統合社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勸學?百度百科-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