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字筆畫順序是:橫、豎、橫、豎、橫、撇、捺,***7畫。
拼音zǒu。
基本釋義
1、行:走路、走步。
2、往來:走親戚。
3、移動:走向(延伸的方向)、走筆(很快地寫)、鐘表不走了。
4、往來運送:走信、走私。
5、離去:走開、剛走、出走。
6、經過:走賬、走內線、走後門。
7、透漏出去,超越範圍:走氣(漏氣)。
8、失去原樣:走形、走樣。
9、古代指奔跑:走馬、不脛而走。
10、仆人,“我”的謙辭:牛馬走。
字源出處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擺動兩臂跑步的樣子,下部是腳。走的本義是跑、奔跑,引申為趨向、走向,後指步行,現代漢語的“走”相當於古代漢語的“步”。走又由腳步的移動引申為移動、離開、改變等義。
走字成語
1、飛檐走壁:檐是屋檐。壁是墻壁。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靈巧輕便,能夠在房檐上飛,在墻壁上行走。
2、阪上走丸:阪是山坡。走是跑,這裏指快速滾動。丸是彈丸。在斜坡上滾動彈丸。比喻形勢發展非常迅速或工作進行順利。
3、不脛而走:脛是小腿。沒有腿卻能跑,形容傳播迅速。
4、抗塵走俗:抗是高舉,引申為表現。塵是塵土,風塵。走是奔走。俗是世俗。表現出庸俗的嘴臉,奔走於世俗之中。形容熱衷於名利而鉆營忙碌的樣子。
5、東奔西走:形容到處奔走。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壹目的而四處奔走活動。也作“東奔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