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虎豹夾路啼上壹句

虎豹夾路啼上壹句

虎豹夾路啼上壹句為:熊羆對我蹲。

詩詞原文

魏晉·曹操《苦寒行》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思欲壹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行軍,艱難同情。

譯文及註釋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嶺峻多艱難!羊腸阪路真崎嶇,壹路顛簸車輪斷。風吹樹木聲蕭蕭,風呼嘯發悲號。熊羆當路面對我蹲坐,虎豹夾道發威狂嚎叫。溪谷荒涼人煙少,大雪紛紛漫天飄。擡頭遠望長聲嘆息,長途跋涉思緒如潮。我心郁郁多麽愁悶,真想東歸返回故鄉。

水深橋斷難前進,大軍徘徊半路上。行軍迷路失方向,傍晚還沒有住宿的地方。走啊走啊日久遠,人疲馬乏又渴又饑。擔著行囊邊走邊砍柴,鑿冰煮粥充饑腸。想起那篇《東山》詩,深深觸動我的哀傷。

詩詞賞析

206年,曹操率兵親征高幹,途中經過太行山著名的羊腸阪道,寫下了這首詩,其格調古直悲涼,回蕩著壹股沈郁之氣。這首詩感情真摯,直抒胸臆,毫不矯情作態。詩人在詩中用質樸無華的筆觸描述了委曲如腸的阪道、風雪交加的征途、食宿無依的困境。

對於艱難的軍旅生活所引起的厭倦思鄉情緒,詩人也做了如實的記錄。更感人的是,盡管作為軍事統帥,詩人在這裏卻沒有強作英豪之態,而是地寫出當時在那種環境下的內心波動,直露的筆觸把詩人的內心世界呈現出來,以其真誠而扣動著讀者的心弦。

創作背景

這是壹篇反映漢末動亂中軍旅征戰生活的詩作。詩壹開頭就引出山勢高聳、道路紆曲的太行山區。“北上”二字,不僅表明了由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到壺關(今山西省長治市東南)的行軍走向,而且顯示出旆旌悠悠,銳不可當的軍容,以此籠罩全篇,氣勢逼人。

緊接著文勢壹頓,發出“艱哉”的喟嘆,先在心理土造成驚恐狀態,而後圍繞“艱”字寫景抒情。這就在布局上避免了平鋪直敘。並為下文創造出壹個廣闊的空間和壹種步履維艱的氣氛。

北上太行”,引出步履是怎樣的維艱,“巍巍”疊用,展示出壹座高聳入雲的大山,擋住去路,呈現出強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這是寫仰望。接下去寫平視:“羊腸阪詰屈。”阪曰羊腸,又以詰屈形容之,則狹窄而多盤鏇之勢,歷歷在目。

寫山寫坡,都是紀實,都是從正面落筆;“車輪為之摧!”則是感慨,是烘托。筆法變化而又和諧統壹,加強了具體感與真實性。再下去,筆分兩頭:壹方面寫自然景色淒苦,壹方面寫野獸當道,但又相互交錯,以突出行軍之艱險。寫自然景色,壹則曰“樹木蕭瑟”,再則曰“北風聲悲”,三則曰雪落霏霏。

通過“蕭瑟”“霏霏”,寫出了景色之陰暗、昏沈、淒涼;通過“聲悲”,將客觀的物和主觀的我融為壹體。寫野獸,則是“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這兩句都是寫途中多野獸,但上句從形態方面描繪。”者,熊羆襲人之狀也。“蹲”而“對我”,毛骨悚然。下句從聲音方面渲染。啼者,虎豹清淒之聲也。

啼而“夾路”,倍感悲涼。詩人對陰森可怕的自然環境作了樸實的抒寫之後,又對荒涼冷落的社會環境作了深刻的描述。在那低窪近水處行軍,很少見到人的蹤影,天黑了,竟找不到宿棲之處,還得擔著行囊上山拾柴,拿著斧子鑿冰取水……。這情景寫得真切動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