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誰能給我壹些科學家的事跡?

誰能給我壹些科學家的事跡?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齒不清,被拒絕上講臺授課,只可批改作業,後被“停職回鄉養病”,調回廈門大學任資料員,同時研究數論,對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科學實驗、尖端技術、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等問題也作了研究。

1956年調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1980年當選中科院物理學數學部委員(現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第壹人。

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安德烈·韋伊(André 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壹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歷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兼貴陽民族學院、河南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工學院、 福建師範大學等校教授。

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數學季刊》主編等職。

發表研究論文 70 余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

這曾是壹個舉世震驚的奇跡:壹位屈居於6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借壹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壹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壹步之遙的輝煌。

創造這個奇跡的正是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他從小是個瘦弱、內向的孩子,卻獨獨愛上了數學。演算數學題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時間,枯燥無味的代數方程式使他充滿了幸福感。1953年,陳景潤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由於他對數論中壹系列問題的出色研究,受到華羅庚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

上世紀50年代,陳景潤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裏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上世紀60年代後,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哥德巴赫猜想”這壹200多年懸而未決的世界級數學難題,曾吸引了各國成千上萬位數學家的註意,而真正能對這壹難題提出挑戰的人卻很少。陳景潤在高中時代,就聽老師極富哲理地講:自然科學的皇後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這壹至關重要的啟迪之言,成了他壹生為之嘔心瀝血、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這顆世界矚目的數學明珠,陳景潤以驚人的毅力,在數學領域裏艱苦卓絕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73年,陳景潤終於找到了壹條簡明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當他的成果發表後,立刻轟動世界。其中“1+2”被命名為“陳氏定理”,同時被譽為篩法的“光輝的頂點”。華羅庚等老壹輩數學家對陳景潤的論文給予了高度評價。世界各國的數學家也紛紛發表文章,贊揚陳景潤的研究成果是“當前世界上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壹個成果”。

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威爾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壹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1978年和1982年,陳景潤兩次受到國際數學家大會作45分鐘報告的最高規格的邀請。

此外,陳景潤還在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尖端技術和人類密切關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他先後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了科學論文70余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壹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多項獎勵。

陳景潤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然而他毫不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壹個小山包,真正高峰還沒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1996年3月19日,在患帕金森氏綜合征10多年之後,由於突發性肺炎並發癥造成病情加重,陳景潤終因呼吸循環衰竭逝世,終年63歲。

詳見陳景潤百度百科 網址

/view/2125.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