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800
成語 : 正本清源
註音 : ㄓㄥˋ ㄅㄣˇ ㄑ|ㄥ ㄩㄢˊ
漢語拼音 : zhèng běn qīng yuán
參考詞語 : 清原正本, 敦本正源, 端本正源, 清源正本, 正本澄源, 端本澄源, 塞源端本, 澄源正本
反義 : 舍本逐末
釋義 : 從根本、源頭上清理整頓。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語本《漢書.卷二三.刑法誌》。 △「 拔本塞源 」
Emoji符號 :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正本清源”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典故說明 : 「正本清源」原作「清原正本」。漢代的史學家班固,曾在《漢書》的〈刑法誌〉中討論國家的刑法制度,認為當時的法律有許多不合宜的地方,處刑的輕重常拿捏不當,重者太重,死刑人數過多;輕者太輕,無法達到遏止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之下,無法遏止輕犯者作惡,官吏又每每以斬大盜建立威信,結果社會依然混亂。原因除了禮樂教養的缺乏外,就是刑法制定不當的後果。所以班固認為必須要從源頭開始清理、從根本開始整頓,也就是從檢討刑法制度做起,修改不當的法令,重新衡量罰則的輕重,才能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安定,人民有安樂的生活。後來「正本清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出現「正本清源」的書證如《晉書.卷三.武帝紀》:「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於置胤樹嫡,非所先務。」
典源 : 《漢書.卷二三.刑法誌》今漢承衰周暴秦極敝之流,俗已薄於三代,而行堯舜之刑,是猶以鞿而禦駻突,違救時之宜矣。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鉗壹等,轉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故死者歲以萬數,刑重之所致也。……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籑二百章,以應大辟1>。其余罪次,於古當生,今觸死者,皆可募行肉刑。及傷人與盜,吏受賕枉法,男女 *** ,皆復古刑,為三千章。詆欺文致微細之法,悉蠲除。如此,則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合刑罰之中,殷天人之和,順稽古之制,成時雍之化。 〔註解〕 (1)大辟:死刑。
書證 : 01.《晉書.卷三.武帝紀》:「思與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於置胤樹嫡,非所先務。」 02.《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現在正本清源之法,第壹先要禁掉這些書。」 03.《清史稿.卷壹二四.食貨誌五》:「今之言禁者,亦第補偏救弊,非能正本清源也。」 04.《清史稿.卷壹五四.邦交誌二》:「如能乘機利導,與英外部酌議洋藥進口、分年遞減專條,逐漸禁止,尤屬正本清源之計。」 05.清.錢泳《履園叢話.卷四.水學.水害》:「壹旦治水,而欲正本清源,復其故道,怨者必多,未為民便也。」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 使用類別用在「澈底解決」的表述上。 例 句 <01>人人養成守法觀念,才是正本清源,維護社會治安的好方法。 <02>我們必須在思想上正本清源,才能去除壹些不正確的價值判斷。 <03>如今社會風氣敗壞,想要移風易俗,唯有正本清源,從心靈改革著手。 <04>如果要完全消弭工程綁標的弊端,就必須正本清源地從制度面下手才行。 <05>想要助他步上正途,唯有斷絕他跟不良朋友的往來,才是正本清源的好方法。 <06>公司內部弊病叢生,他雖想要正本清源地加以改革,卻無法克服來自各方面的許多阻撓。
成語接龍“正”字結尾的成語
矯枉過正
改邪歸正
撥亂反正
堂堂正正
辭嚴義正
棄邪歸正
棄邪從正
去邪歸正
矯邪歸正
背邪向正
強詞奪正
詞嚴理正
校亂反正
匡亂反正
反邪就正
詞嚴義正
辭嚴氣正
反邪歸正
矯過正
“正”字開頭的成語
正襟危坐
正本清源
正中下懷
正中其懷
正義嚴辭
正中己懷
正本澄源
正襟安坐
“源”字結尾的成語
世外桃源
飲水思源
左右逢源
正本清源
飲流懷源
飲水知源
端本澄源
敦本正源
節流開源
正本澄源
端本正源
參考《國語辭典》中的成語:正本清源。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正本清源。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正本清源”分成的單字詳解:
正, 本, 清,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