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青海省位於中國西部,地理位置介於東經89°35′—103°04′,北緯31°9′—39°19′之間。
全省東西長1200多公裏,南北寬800多公裏,總面積72.23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壹,面積排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之後,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第四位。青海省四周相鄰的省、區,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省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連,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
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故被稱為“江河源頭”,又稱“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是聯結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內地的紐帶。特殊的地理優勢讓這裏也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形成了以昆侖文化為主體、不同民族文化構成的多元文化。
青海省的地形地貌:
青海全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形下降,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復雜,地貌多樣。各大山脈構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
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內海拔3000米以下地區面積為11.1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15.9%;海拔3000到5000米地區面積為53.2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76.3%;海拔5000米以上地區面積為5.4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7.8%。青南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壹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較低,多在2000米左右。
最高點位於昆侖山的布喀達阪峰為海拔6851米,最低點位於海東市民和縣馬場垣鄉境內(青海省最東端)與甘肅省交界處,海拔1644米。青海省地貌相接的四周,東北和東部與黃土高原、秦嶺山地相過渡,北部與甘肅省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過阿爾金山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裏木盆地相隔,南與藏北高原相接,東南部通過山地和高原盆地與四川盆地相連。
省內平原面積為19.7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28.3%;山地面積為34.1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48.9%;丘陵面積為10.2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14.6%;臺地面積為5.7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8.2%。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