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上半闋著重寫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壹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於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壹個高遠的深秋境界裏。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嶽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山嶽中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壹重重山,壹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壹抹,暈染得壹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仰視,“鷹擊長空”,萬裏無雲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裏,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遊。作者以短短四句詩,描繪出壹幅立體的寥廓萬裏、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當代著名的嶺南畫派大家關山月濃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圖。不愧為“驅山走海置眼前”(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咫尺應須論萬裏”(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的大手筆。它與作者的另壹首詞《沁園春雪》所描繪的“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北國風光,均是古典詩詞中前所未有的雄奇偉麗的全景式風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