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幕歌劇《塞勒姆女巫》,埃伯哈特(Nelle Richmond Eberhart)編劇,卡德曼(Charles Wakefield Cadman)譜曲,1926年12月8曰在芝加哥(Chicago Auditorium)音樂廳首次公演。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於1692年在塞勒姆村。克拉麗斯(Claris)是壹位中產階級清教徒的女兒。這位清教徒除了自己的女兒之外,還有壹位監護女希拉(Sheila)。希拉剛從愛爾蘭歸來,她發現這殖民地的嚴肅生活跟自己以前的生活完全不同。希拉自幼便跟阿諾爾德(Arnold)相愛,現在知道阿諾爾德和義妹克拉麗斯訂婚,內心非常痛苦。這時正值攻擊女巫的事情達到高潮。於是希拉誣詆克拉麗斯實是壹個女巫。並且說克拉麗斯胸前有壹個紅十字,那便是她出生的標記。可鄰的克拉麗斯迅即受審,並被判處絞刑。但是當克拉麗斯頸上被套上活結時,希拉卻向阿諾爾德認錯。並且向他說:假如他願意親吻她壹次,她將代表義妹上斷頭臺受絞刑。這個似乎難於置信的故事,譜曲優雅美妙,演唱也頗具戲劇性。
《塞爾色》是英籍德國作曲家格奧爾格?弗雷德裏克?亨德爾(George Fideric Handel,1685―1759年)為國王劇院寫作的最後壹部歌劇,1738年4月15曰首演,劇本由不知名人士依據史丹帕利亞為作曲家波農奇尼寫作的劇本(1694)修訂而成,史丹帕利亞自己的劇本則又以米納多的劇本作範本(威尼斯,1654)。
亨德爾利用波農奇尼的譜曲作典範,但沒有直接引述任何音樂。故事發生在公元前470年左右,波斯國王塞爾色壹世領兵攻打希臘。
劇情簡介: 歌劇開始時,塞爾色在壹棵梧桐樹下休息,唱出著名的詠嘆調(Ombra mai fu)(即亨德爾所謂的《最緩板》,但其實只是《甚緩板》)。他愛上Romilda,可是她和他的弟弟Arsamene卻秘密相愛。Amastre曾與塞爾色訂婚,但被他遺棄,於是決心尋求報復。在隨後的發展中,塞爾色贏取Romilda芳心的謀略失敗, Amastre最後表明身份,塞爾色請求她原諒,兩人於是復合, Romilda也可以放心與Arsamene結婚。
《塞爾色》因為是以早期威尼斯歌劇的劇本作依據,所以較少受嚴肅歌劇的習慣束縛。劇中的詠嘆調比較簡短,和劇情融合得較為緊密,喜劇與悲劇情節混合得很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