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歷新政的過程中,圍攻革新派最為激烈的守舊派代表除了夏竦之外,便要數狀元出身的王拱辰了。
王拱辰是天聖八年的狀元出身,是由宋仁宗欽點的第壹個狀元。他與歐陽修是連襟關系,都是宋初名臣薛奎的女婿。
可是兩人的關系非常不好,尤其是在慶歷新政中處於敵對的陣營,政治派系上表現得非常明顯。
歐陽修作為革新派的代表之壹,是範仲淹進行慶歷新政的核心團隊成員。而王拱辰卻成了守舊派大臣中對新政殺傷力最大的人之壹,僅次於偽造書信挑起朋黨之爭的夏竦。
這兩人本是壹家,為何會走到如此敵對的地步呢?
說起歐陽修和王拱辰的淵源,最早可上溯到天聖八年的科舉考試中。
他們兩人都是天聖八年的進士,但考試名次相差很大。王拱辰是宋仁宗欽點的狀元,而歐陽修則只能唱名到第十四位,因此兩人的起點相差極大。
眾所周知,歐陽修是北宋文壇的魁首,是宋朝古文運動的開創者,在中國文化史上地位顯赫。王拱辰在文學上頗有名氣,但和歐陽修之間的差距,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當從史書上上看到歐陽修在科舉中,竟然被王拱辰奪了狀元,很多粉絲都感到不忿。實際上不但粉絲們不忿,歐陽修也不甘心,因為這次考試疑點頗多。
在這次考試之前,歐陽修已經是名聲在外了。從北宋文壇的角度來看,他幾乎是公認的狀元人選。而當時年僅十九歲的王拱辰,在名聲和文學水平上遠不如歐陽修。
王拱辰是寒門出身,在文學上頗有天賦,但與歐陽修這種神童相比還是有些差距的。而王拱辰的出身和資源都不太好,也無法與歐陽修相提並論。
由於名氣很大,歐陽修受到很多朝廷大臣的推崇,尤其是他鄉試時的主考晏殊更是朝中的南黨領袖。因此在這種環境下,歐陽修奪魁的呼聲極高,但最終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按史書上的記載,王拱辰這個狀元是宋仁宗欽點的,還有那麽壹點力排眾議的意思。據說當時殿試的文章中歐陽修和王拱辰的評價最高,很多大臣都推薦了名氣最大的歐陽修。但宋仁宗看了王拱辰的文章,稱他稱贊他立論新穎,見解獨到,文筆流暢,理應奪魁。於是宋仁宗點了王拱辰為狀元,讓滿朝百官感到非常意外。而且這次殿試中王拱辰還鬧出了辭去狀元的幺蛾子,自稱在考試前做過這樣的題目,所以不該得狀元。這不但沒有受到宋仁宗的怪罪,還被稱贊為"誠信狀元",並受到朝廷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