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什麽是春秋筆法?

什麽是春秋筆法?

春秋筆法,漢語成語,拼音是chūn qiū bǐ fǎ,意思是指寓褒貶於曲折的文筆之中。出自《史記·孔子世家》。

春秋筆法,又稱春秋書法或微言大義,指行文中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卻透過細節描寫,修辭手法(例如詞匯的選取)和材料的篩選,委婉而微妙地表達作者主觀看法。

原意是指由後世人嚴格查定前人,看誰是極惡之人、誰尊敬當朝,即所謂“善惡自有歷史證明”。

成語用法:作主語、賓語;指曲折的文字

示例:初意卻不過貪圖少寫壹個字,並非有什麽春秋筆法。魯迅《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

擴展資料:

春秋筆法指在宣傳材料的選擇上註意褒貶。孔子修《春秋》所采用的方法是“筆”和“削”。

“筆”是在原來《春秋》的記錄上加添,“削”是對原來的《春秋》的記錄刪減。公羊家說:孔子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壹辭。”(《史記·孔子世家》)其筆法有三。

第壹,“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莊子·天下》)這就是說,在編書時,涉及到尊者,隱也。《春秋》中所記的八百多起事件,除了記載日食、地震、天災、風霜等壹百零二條外,其余七百多條無壹不是記錄周天子、諸侯、卿大夫的重大活動。

當時,奴隸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到處是“寇盜充斥”,“盜賊公行”。這些直接危害奴隸主統治的重大事件,概不記入《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