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gin是賣價減成本除以賣價等於百分比
mark-up是賣價減成本除以成本等於百分比
Markup在經濟學是利潤的意思。
利潤不僅在質上是相同的,利潤的本質,利潤是企業盈利的表現形式,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
利潤的不同是對可變資本而言的,而利潤是對全部成本而言的。
因此,收益壹旦轉化成了利潤,利潤的起源以及它所反映的物質生產就被賺了,因而就具有了繁多的賺錢形式。在資本主義社會,利潤的本質就是資本的產物,它同勞動完全無關。
如果以W代表商品價值,k代表成本,以p代表利潤,那麽,隨著錢轉化為利潤,則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價值的構成,即W=c+v+m=k+m,就進壹步變成W=k+p,亦即商品價值轉化為成本價格+利潤。
剩余價值這個概念的範疇很明顯地反映了資本同勞動的對立,因為它是可變資本的增殖額並且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而利潤這個範疇,似乎意味著資本自身就能夠創造出壹個新的價值來。這種顛倒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
首先,因為資本家生產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可變資本(c+v)轉化為成本價格,從而掩蓋了不變資本(c)同可變資本(v)之間的本質區別;
其次,因為勞動力價格轉化為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報酬,所以剩余價值就轉化為利潤,實質上同勞動者的勞動要素無關,而只是預付總資本的產物;
最後,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以剩余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為前提,即借助於利潤率,才把已轉化為成本超過額的利潤,進壹步轉化為預付成本在壹定周轉期間內超過它自身價格的余額。
在現實生活中,產業廠商通常也是從既定的利潤率水平出發,然後以利潤率乘預付成本得出預期的利潤量,而它並非主觀幻覺之物,而是客觀上完全有可能實現的東西。
科學的論證和實踐表明:這個利潤量其實是由可變成本所帶來的增額。總之,利潤是內在的本質或實體,而剩余則是外在的現象或形式。
在金融領域,margin即保證金是指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必須存入交易對手方(通常是他們的經紀人或交易所)的抵押品,以覆蓋持有人為交易對手方造成的部分或全部信用風險。
若持票人有下列行為之壹,可能會出現此風險:
1.向交易對方借入現金購買金融工具;
2.借入金融工具賣空;
3.訂立衍生合約。
保證金賬戶的抵押品可以是存入賬戶或提供證券的現金,代表賬戶持有人可用於進壹步股票交易的資金。在美國期貨交易所,保證金以前被稱為履約債券。
今天大多數交易所使用的是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於1988年開發的“風險的標準投資組合分析”方法來計算期權和期貨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