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與皇子這是兩個概念,王爺是被封為王的時候的稱呼,皇子也能被封為王爺,比如雍正當皇子的時候就被封為雍親王,也能稱為王爺,但是如果皇帝是父親的話朝堂上壹般以阿哥稱呼(因為阿哥們爵位可能相同比如都是貝勒),而朝堂下,下人和妻室則用爵位相稱。
具體區別:
1、皇子是壹種身份,王爺是壹種爵位。
2、王爺壹般是皇帝的兄弟,也有功勛卓著的功臣會被封王的;皇子就是當今皇帝的兒子。
3、皇子有當儲君的資格,而王爺沒有。
4、皇子多以居住在宮中,而王爺卻大多不在宮中。
擴展資料:
壹、王爺
王爺,封建時代尊稱有王爵封號的人。不壹定是王公貴族出身。擁有王爵封號的人還包括對國家和民族有貢獻的平民被授予稱號,如韓信等。
王爺相當於壹個大地主,可以從自己的封地上收田租,生活條件很好。但沒有離開自己封地自由活動的權力。除非皇帝召喚他進京。
王爺就是壹個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對諸侯和周天子的稱呼,在秦始皇統壹天下之後,王就成為了壹個爵位。
漢朝開始,封皇子、皇帝兄弟為王。魏晉開始,王爵分為親王、郡王兩等,親王專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為皇太子之子的封號,後多用於分封節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王”分成兩等:親王和郡王,親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國封建制度中,為王爵的第壹等。
西晉武帝封宣帝孫永為東莞郡王,始見郡王之稱。後世開始沿襲設置。隋爵分九等,郡王是第二等,位次於王。唐皇太子、諸王與親王之子承恩澤者皆封郡王。
唐代時郡王為從壹品,也是第二等,以後各朝代郡王也多為二等。宋宗室近親承襲,有皇帝特旨者封郡王。金、元沿置。清代時封爵第二等為多羅郡王,也稱郡王。
二、皇子
就是太子,是指被現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確認為皇位繼承人的子侄,周時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或稱太子,或稱世子,並無統壹標準,秦朝國祚短,未立太子,漢代稱皇太子,金、元時,皇帝之庶子亦稱太子,如金有四太子兀術,清代自康熙以後,實行秘密立儲制度,沒有冊立太子。
太子的地位僅次於皇帝,所居稱東宮,並擁有自己的、類似於朝廷的官僚系統,如太子詹事,太子衛率等;需要強調的是,太子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身份,而是需要通過“冊立”,才能取得太子身份。
不過,由於我國大部分朝代實行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度,因此,皇帝的嫡長子或者事實上的嫡長子很多時候會被臣民默認為太子。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王爺
百度百科-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