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中國古代連中三元者都有誰?

中國古代連中三元者都有誰?

中國古代連中三元者有21位,其中文狀元17人,武狀元4人。分別為:

1、崔元翰(729-795年),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名鵬,字以行。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禮部侍郎於邵。試題《白雲起封中賦》等。崔元翰是中國第壹個“連中三元”的人,《全唐詩》存其詩七首。

2、武翊黃,字坤輿,官大理卿。府選為解頭,及第為狀頭,宏詞為敕頭,時號武氏三頭,生卒不詳。唐官方正史記錄其人其事甚少。

3、張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張薦之子,深州陸澤(河北深縣)人,元和九年(814年) 狀元及第。生卒不詳,流傳詩作17首,所撰《煎茶水記》壹卷,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我國又壹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4、孫何(961-1004年),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字漢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科狀元。英年早逝。著有《駁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傳世。

5、王曾(978-1038年),青州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字孝先,謚號文正。宋真宗鹹平五年(1002)壬寅科狀元。官至宰相,為宋仁宗時名相,智除丁謂,政績卓著,著有《王文正公筆錄》傳世。

6、宋庠(996-1066年),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字公序,初名郊。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甲子科狀元。曾因彈劾範仲淹,被貶揚州。壹生久居相位,終無建樹。

7、楊寊(1014-1044年),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審賢。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壬午科狀元。中狀元後,授將作監丞,通判潁州,因母親病逝,未及赴任。喪事辦完不久,楊寊亦壹病不起,日漸羸弱,終於撒手人寰,年僅三十歲。

8、馮京(1021-1094年),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當世。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己醜科狀元。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多次被貶,後為司馬光所看重。壹生政績平平。

9、王巖叟(約1043—1093),字彥霖,宋代大名清平(今臨清杜窪村)人。《宋史"王巖叟傳》載:“巖叟十八、鄉舉、省試、廷對皆第壹。”性格耿直,剛正不阿,官至丞相。

10、孟宋獻,生卒年不詳。開封(今屬河南)人,字友之,號虛靜居士。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狀元。高中後不久,因母親病逝,哀傷過度,在服喪期間病逝於家。

11、王崇哲,生卒年不詳。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人,字元舉。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即漢人、南人榜,考題較難)狀元。在歷史上無甚功勛。

12、黃觀(1364—1402),字瀾伯,又字尚賓,安徽省貴池縣清江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殿試策論中主張“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無擾,邊境無虞”,取殿試壹甲第壹名,至此六次考試(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獲第壹名,時人稱“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

後燕王朱棣“靖難”,攻破南京,正在長江上遊督促各地赴援的黃觀,得悉惠帝已死,自知大勢己去,投江自盡。

13、李騏(1378—1425) ,本名李馬,字德良,壹作彥良,福建長樂沙京人。生於明太祖洪武十壹年(1378),卒於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自幼聰慧異常,十歲即能通讀《孝經》、《論語》,洞悉其義。永樂十五年(1417)福建鄉試第壹,解元。次年會試第壹,會元,廷試又第壹,狀元,於是“授翰林修撰,賜銀帶朝服,中外以為榮。”且為明代科舉福建省“三元及第”唯壹的人。

14、商輅(1414-1486),浙江淳安人,字弘載,號素庵,謚號文毅。1435年鄉試第壹,之後屢試不中,10年後會試第壹,繼而殿試第壹,為明英宗正統十年乙醜科狀元。嚴格地說商輅不能稱之為“連中三元”,而應該叫做“獨中三元”。

他為人直言持正,剛正不阿,與於謙同朝為臣。官至吏部尚書,世人盛贊“壹代賢相”。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筆塵》,以及所纂《宋元通鑒綱目》、《寰宇通誌》等書。

15、陳沆(hàng)(1785~1826)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著名詩人,文學家,清代古賦七大家之壹,被魏源稱為“壹代文宗”。 嘉慶十八年(1813)應試科舉,縣試,鄉試、會試,皆名列第壹名。學使鮑星讀其試卷,擊節嘆賞。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保和殿對策,陳中第壹甲第壹名(狀元)。

16、錢棨(1734-1799年),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振威,號湘舲。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醜科狀元,同榜進士有陳萬青和汪學金等。壹生建樹不多。

17、陳繼昌(1791-1840年),廣西臨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號蓮史。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狀元。同榜進士有徐乃普和陳鑾等,官至江蘇巡撫。著有《如話齋詩存》、《殿試策》。

18、尹鳳(1523—1598),字德輝,別號在竹,江蘇南京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丙午科武舉鄉試第壹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會試、殿試中,連獲第壹,官拜參將。後隨抗倭英雄俞大猷在福建、浙江地區抗倭,屢建大功,萬歷年間官至都督僉事。尹鳳的事跡,為南京人津津樂道,都道是南京人的驕傲。今南京現有“三元巷”存世,以紀念其連中三元的。

19、王名世,字、號、生卒年均不詳,浙江永嘉英橋(今龍灣)人,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武舉順天鄉試解元,萬歷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武舉會元、狀元。因明崇禎四年之前武舉沒有殿試,故會元即可稱狀元。王名世勉強可以算做“連中三元”。

20、王玉壁(1617壹1706年),字楚珩,浙江富陽人,十三歲開始向外祖父學習武藝。臂力過人,能開強弓,作左右射,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他二十歲,參加浙江鄉試,中武解元(第壹名)。清順治八年(1651年)再應浙江鄉試武科,中解元。次年,進京會試,中會元;殿試欽點壹甲壹名武狀元。官至總兵,律己甚嚴,雙鐧終日不離身,治軍頗有成效。1706年無疾而終,享年89歲。

21、顧麟,字號、籍貫均不詳。清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武進士第壹人。此科會試,兵部侍郎於敏中知此次武舉。戶部侍郎嵇璜為此科武會試正考官,工部侍郎董邦達為副考官。殿賜顧麟等59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顧麟曾中乾隆壬申榜順天鄉試解元,後連捷為甲戌科會元。乾隆十九年九月,顧麟又在天下數以百計的貢士中獨占鰲頭,中武狀元,授頭等侍衛。該榜榜眼是徐渭,山東膠州人;探花是劉虎臣,郡望不詳;均授二等侍衛。

百度百科--連中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