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祝枝山為何考不取功名?

祝枝山為何考不取功名?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今江蘇吳縣人,明代著名書法家。他因長像奇特,從而自嘲醜陋,又因他的右手上有枝生手指,故而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

祝枝山劇照

祝枝山與唐伯虎是莫逆之交

唐伯虎與祝枝山是莫逆之交,兩人來往密切,他們上門的時候不需要通報,臨走時也同樣不需要相送。有壹次祝枝山去唐伯虎的書齋玩,壹進門就要品茶猜謎。

唐伯虎望著祝枝山笑著說:“我正好有4個字謎,妳要是猜不出來恕不接待!”說完給祝枝山出了謎面:“言對青山青又青,兩人土上說原因;三人牽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壹人。”

祝枝山劇照

沒過壹會,祝枝山就道出了謎底,他大大咧咧地坐下,對唐伯虎說:“給我倒茶來吧!”這裏賣個關子,知道謎底的請留言。

祝枝山的科舉仕途坎坷路

祝枝山出生在山西太原,其祖父祝顥是時任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因為出生在官宦之家,從小祝枝山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在4歲時就開始臨貼學習書法,不久就可以寫大字。

幾年後祝枝山又開始學習作詩寫文,後來的祝枝山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如此博學多才之人卻在科舉仕途上坎坷壹生,難有作為,實在是令人惋惜。

祝枝山書法

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19歲時祝允明考中秀才。他開始力攻古文,同年7月他的長子祝續出生。此後他五次參加鄉試,才於明弘治五年(1492)中舉,成為壹名舉人。

祝枝山在後來還七次參加會試,但都名落深山。每壹次會試的出局都可以說是對他打擊壹次,特別是連他的兒子都中進士後,祝枝山才斷了繼續科舉的念頭。

祝枝山書法

祝枝山放棄科舉之後,就以舉人選官,在1514年,被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到了1522年,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所以被世人稱之為“祝京兆”,後因升遷無望,不久後就稱病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