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進群先去群BBS看群規,BBS是什麽意思

進群先去群BBS看群規,BBS是什麽意思

BBS的英文全稱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譯為中文就是“電子公告板”。BBS最早是用來公布股市價格等類信息的,當時BBS連文件傳輸的功能都沒有,而且只能在蘋果計算機上運行。早期的BBS與壹般街頭和校園內的公告板性質相同,只不過是通過電腦來傳播或獲得消息而已。壹直到個人計算機開始普及之後,有些人嘗試將蘋果計算機上的BBS轉移到個人計算機上,BBS才開始漸漸普及開來。近些年來,由於愛好者們的努力,BBS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擴充。

目前,通過BBS系統可隨時取得國際最新的軟件及信息,也可以通過BBS系統來和別人討論計算機軟件、硬件、Internet、多媒體、程序設計以及醫學等等各種有趣的話題,更可以利用BBS系統來刊登壹些“征友”、“廉價轉讓”及“公司產品”等啟事,而且這個園地就在妳我的身旁。只要您擁有1臺計算機、1只調制解調器和1條電話線,就能夠進入這個“超時代”的領域,進而去享用它無比的威力!

壹、BBS的歷史

1978年在美國芝加哥開發出壹套基於8080芯片的CBBS/Chicago(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Chicago),此乃最早的壹套BBS系統。之後隨著蘋果機的問世,開發出基於蘋果機的Bulletin Board System和大眾信息系統(People,s Message System)2種BBS系統。1981年IBM個人計算機誕生時,並沒有自己的BBS系統。直到1982年,Buss Lane 才用Basic語言為IBM個人計算機編寫了壹個原型程序。其後經過幾番增修,終於在1983年通過Capital PC User Group(CPCUG)的Communication Special Interest Group會員的努力,改寫出了個人計算機系統的BBS。經Thomas Mach整理後,終於完成了個人計算機的第1版BBS系統——RBBS-PC。這套BBS系統的最大特色是其源程序全部公開,有利於日後的修改和維護,因此後來在開發其他的BBS系統時都以此為框架,所以RBBS-PC贏得了BBS鼻祖的美稱。

但在當時,如何實現站與站之間的聯系問題並未解決。1984年美國的Tom Jonning開發了壹套具有電子功能的電子公告板程序FIDO。由於該軟件具有站際連線和自動互傳信息的功能,所以站際間彼此可以在壹個***同的預定時間傳送電子郵件,使得BBS網絡化有了壹線生機。

BBS發展至今,目前世界上業余的BBS網絡除了FidoNet(惠多網)以外,幾個較具知名度的還有EggNet、AlterNet和RBBS-Net等等。由於這些網絡和FidoNet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成問題,這就實現了所謂的跨網。

二、BBS在中國

大約是從1991年開始,國內開始了第壹個BBS站。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直到1995年,隨著計算機及其外設的大幅降價,BBS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1996年更是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國內的BBS站,按其性質劃分,可以分為2種:壹種是商業BBS站,如新華龍訊網;另壹種是業余BBS站,如天堂資訊站。由於使用商業BBS站要交納壹筆費用,而商業站所能提供的服務與業余站相比,並沒有什麽優勢,所以其用戶數量不多。多數業余BBS站的站長,基於個人關系,每天都互相交換電子郵件,漸漸地形成了壹個全國性的電子郵件網絡China FidoNet(中國惠多網)。於是,各地的用戶都可以通過本地的業余BBS站與遠在異地的網友互通信息。這種跨地域電子郵件交流正是商業站無法與業余站相抗衡的根本因素。由於業余BBS站擁有這種優勢,所以使用者都更樂意加入。這裏“業余”2字,並不是代表這種類型的BBS站的服務和技術水平是業余的,而是指這類BBS站的性質。壹般BBS站都是由誌願者開發的。他們付出的不僅是金錢,更多的是精力。其目的是為了推動中國計算機網絡的健康發展,提高廣大計算機用戶的應用水平。

三、PC BBS與Internet BBS

從構建的方式上分,BBS可以分為PC BBS和Internet BBS。PC BBS是利用現有的電話網組成的BBS系統,由於構建費用較少,所以上面所說的BBS壹般都是基於這種方式構建的。當業余BBS站的發展如火如荼的時候,隨著ChinaNet的全面開通,越來越多的人用上了Internet,並從中體會到了使用它的方便與樂趣。建立在Internet基礎上的BBS,也就是Internet BBS,已經開始發展。但是,由於目前構建Internet BBS的費用較高,所以還沒有形成較大的規模。相信隨著Internet使用費用的下降,這種類型的BBS將會越來越多。

PC BBS的運行必須依靠電話網,所以壹座BBS站的可接受訪問人次受到了線路的限制。壹座單線站每日最多只能提供200人次訪問。要增擴線路,投入也必須翻番。而Internet BBS由於不受線路的限制,壹般都可讓100個用戶同時上線。而以Web形式構建的BBS,可接受訪問人次幾乎不再有什麽限制。

但是,和PC BBS比較,Internet BBS最大的缺點是“人氣不足”。壹座BBS站是否受歡迎,不僅與架設者有關,更與參與BBS活動的用戶素質有關。參與BBS活動的最核心內容就是“交流”。這種雙向的交流大量地是發生在用戶與用戶之間。時間長了以後,有的BBS站臺會匯集壹批忠實的用戶。許多業余BBS站,站臺軟件並不見得如何先進,但卻非常著名,就與此相關。

四、國內BBS的現狀與展望

國內的BBS站,單線站還占大多數。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特別是調制解調器的大量使用,BBS的活動將會進壹步高漲。但是,隨之而來的撥號難和搶線難的問題將會加劇。盡管BBS站臺的數量在不斷增長,但這種增長的幅度總也趕不上用戶群的增長。許多人同時撥號壹個站臺,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每回要撥上幾十次乃至上百次才能成功連上壹個BBS站的狀況已經成為困擾今日中國BBS用戶的壹個難題。隨著BBS活動的深入,國內已經出現了壹些多線站,壹次可以允許2人以上同時訪問。

BBS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壹些問題。由於國內使用的BBS架站軟件,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因此沒有必要的中文說明。雖然壹些熱心的站長翻譯了壹些資料,但是僅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另外,有些站臺的設立是相互抄襲,所以在結構上難免有雷同之處。

1999年是中國網絡的發展年。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壹些BBS站並沒有走上“簡單、易用”這壹層次。包括壹些廠商架設的BBS站,實用性還需要加強。今後,國內的BBS站將向著個性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中文BBS簡史

原作者:烏瑪

1997年還處於聊天室的時代,基於WWW的論壇還尚未成為氣候,中國的早期網民多數仍在使用TELNET下的BBS,但由於TELNET界面簡陋,*作繁瑣,使用者多為專業人員。網絡論壇的興起,始於1997年的十強賽,當時的四通利方體育沙龍聚集了壹批體育迷,活躍在論壇上的網友有老榕、悉尼球探、韋壹笑、王小山、北京廚子、叼德壹、漓江煙雨等,後來這批人大都進入體育專業媒體,完成了從草寇到正規軍的蛻變。體育沙龍興起的標誌是老榕的《大連金州沒有眼淚》。據說鼎盛時期的體育沙龍,全國各地的體育記者編輯都在這尋找第壹手的信息。1998年底,以體育沙龍起家的新浪網成立後,原來的網友紛紛出走,體育沙龍走向沒落,如今的體育沙龍就好比明思克號壹樣,聲名在外,但只余壹個空殼。

同樣是在1997年,以NESO和RED兩人成立的NEED工作室,創建了嘉星論壇,他們招集了壹批優秀的斑竹呆呆、三腳貓、茶博士、耳朵、霏霏等,迅疾在1998年成為了國內僅次於新浪論壇的著名論壇。此時,另壹個名叫星伴的個人網站也正崛起,這個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網友和北美學子組成的以女性為主的論壇,在1998年贏來了眾多的眼球。這兩個網站都發生過網友意外身亡的事件,壹個名叫小傷的以寫美文出名的嘉星網友車禍死亡和名叫清儀的星伴網友的神秘死亡,第壹次將網友們從網絡拉到了現實,兩個論壇都分別成立了網絡靈堂。殊不料,1999年的壹天,嘉星論壇自身也加入了死亡的行列,壹個在中國早期網民中聲望極高的論壇就像庫爾斯克號壹樣,消失於世人的視野。時隔不久,星伴論壇因為管理層的分裂也消失在網絡的茫茫大海中。這兩個中國最早成立網絡靈堂的論壇,最終也將自己送入了陣亡者的名單。嘉星和星伴從短暫的輝煌到迅速的消亡,標誌著理想主義在網絡論壇上的破滅,由於發展的無序和管理的不善,再加上當時的網絡的燒錢運動,在網絡泡沫的沖擊之下,網絡論壇作為網民的精神家園和理想國的情景已不復存在。

網絡論壇進入戰國時代。大大小小的網絡論壇生長著消亡著,而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網民們也逐漸分野細化,分類細化的網絡社區呼之欲出。1999年,生在江蘇長在陜西的蘇秦成立了以社區為主的“西陸”網站,而此時,遠在海南的“天涯社區”,古都南京的“西祠胡同”,也紛紛以有特色的社區服務搶奪網民。這三家都帶有商業背景的社區網站,與第壹代的網絡論壇的創立者不同,他們壹開始就擯棄了理想和人文的色彩,以規範的商業*作吸引新網民的加入,而完成了圈地運動的網站,將利用龐大的網民資源開展他們的商業活動。穩定的收入正是這些論壇得以長期平穩發展的保證。從今年的各地板磚排行榜來看,這三個社區的帖子經常上榜。這三大社區,和三大門戶網站的論壇,形成了分庭抗禮的局面。目前還難看出誰將贏得絕對的優勢,就好比作家要成為文學泰鬥壹樣,比拼的就是誰的命長,誰活到最後,誰就笑到最後。

此外,目前活躍的網絡論壇還有強國論壇、中青論壇、球迷壹家等。強國論壇是人民網開設的論壇,目的是為那些愛國無門又有壹腔熱血堵在心頭的愛國誌士們設立的。中青論壇是中青在線的論壇,其中的青年話題是人氣最旺的論壇,由中青報編輯李方主持,以為文學女青年排憂解難和抒發小資情調為宗旨。球迷壹家和前面提到的天涯社區都屬於海南在線,主要收容當年從新浪體育沙龍逃亡的散兵遊勇。

還有壹些人氣未必很高但聲望不低的專業類論壇。IT方面有新浪IT業界論壇和DONEWSIT寫作社區,攝影類有第三只眼和江湖色論壇,文學類有橄欖樹和詩生活等。這些論壇有個***同的特點:在喧鬧的網絡背景下,慘淡經營,低調運作。而混跡於其中的網民圖的是,有朝壹日,能脫穎而出,在業界找到自己的壹席之地。

網絡論壇經過數年的洗禮,已擺脫了早期的理想主義的姿態,從激情走向理智,從烏托邦的淩空蹈虛到商業化的腳踏實地,網絡論壇與網民都經歷了精神上的裂變,網絡論壇從小資們散步的浪漫沙灘演變為專業人士的演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