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的拼音hěn。
基本釋義:表示程度相當高:~快。~不壞。~喜歡。~能辦事。好得~。大家的意見~接近。我~知道他的脾氣。
詳細釋義:同本義。
很,不聽從也。——《說文》。
美而很。——《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服註:“戾不從教。”
今王將很天而伐齊——《國語·吳語》。
又如:很子(忤逆的兒子);很忤;很觸(違犯[禁令);很人(執拗乖戾的人);很很(剛愎貌);很剛(暴戾);很恣(乖戾恣肆);很惡(暴戾兇惡);很愎(猶剛愎)。
爭鬥;爭訟。很毋求勝,分毋求多。——《禮記·曲禮》。狠命 。
兇惡,殘忍;暴戾,乖戾。假借為“狠”。
大子痤美而很。——《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杜預註:很,今俗作狠。心狠毒。
拼音的起源
60年代出生的人,學習漢字文字已經變得非常簡單,根據漢字拼音註音,學習壹個漢字幾分鐘就可以學會,掌握好了這套方法和規則,自主學習生字也是如魚遊水。
然而,正是這樣的壹個簡單,還要從1958年2月11日,第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準《漢語拼音方案》說起。1958年秋季之後,《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也就說,在這之前,我們學習漢字是比較的困難的。
中國古代,由於沒有標準的漢語註音拼音方案,人們在教學生字時,常使用兩個常見的字進行反切或直拼出這個生字的讀音。這個方法顯然太繁瑣,不易讀準。例如:如“東”(都籠”東”)兩字相切;如:莘,直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