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引楊氏入山全文是:
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壹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相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枲,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繡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於人耳。”楊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與老人同出。
老人引楊氏入山全文翻譯是:
老人帶領姓楊的人來到壹個大的山洞。牲畜都很悠閑和樂的樣子,是居民的大聚落。到了壹個人家,老人對(這戶人家)說:“這個人想要(到妳們這裏)住下,能不能容留他?”
穴中人回答說:“妳既然願意帶他來到這個地方,那他壹定是賢能的人。我們這裏只要是衣服、飲食、牛畜、絲紗、麻枲(枲,麻)這類東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與眾人***享的,所以可以住在壹起。妳要真的來,請不要攜帶金銀珠寶這些珍異的東西,(人們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魚肉,這裏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給土地,用來耕種或者養蠶,不可以從別人那裏取得食物罷了。”
姓楊的人道謝並且聽從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誡道:“妳如果來晚了,山洞就封著了。”到了夜晚,姓楊的人與老人壹起出來。
註釋:
引:帶著,帶領
雞犬:指牲口
陶冶:開心的樣子
謂:對···說
欲:想,想要
對:回答
皆:都
故:所以
果:如果,假若
授:給予
戒:告誡
或“如果
迫:到了,臨近
惟:只
殊:這裏
作者簡介:康與之, 字伯可,壹字叔聞,號退軒,滑州(今屬河南)人。
南渡後居嘉禾(今浙江嘉興)。高宗建炎初(1127)上“中興十策”不為用。
後依附秦檜,為秦門下十客之壹,被擢為臺郎。檜死後,編管欽州,復送新州牢城。其詞多應制之作,不免歪曲現實,粉飾太平。但音律嚴整,講求措辭。
代表作為《蔔算子》、《玉樓春令》、《長相思》、《金菊對芙蓉》、《風流子》、《減字木蘭花》、《滿江紅》、《憶秦娥》等。其中《長相思》寫西湖勝景,“南高峰,北高峰,壹片湖光煙靄中”,在這壹片湖光山色之中詞人想起南齊錢塘名妓蘇小小的九裏松外偶遇騎青驄馬之少年之故事,想來當年她對著這湖山勝景壹定是春愁滿胸、情思綿綿吧!
《蔔算子》壹詞寫物是人非的滄桑變換之感,“潮本無心落又生,人自來還去”,“老盡東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等都是選取精當,語言完美的切題之佳句。
伯可著有《順庵樂府》五卷,不傳;今有趙萬裏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