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堅決執行了斯大林的命令,是斯大林堅定追隨者,可惜,這位追隨者在斯大林去世後就翻臉不認人了。
壹、赫魯曉夫簡介
赫魯曉夫1894年出生於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卡利諾夫卡,1918年加入***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參與指揮斯大林格勒攻防戰及基輔保衛戰。1953年9月3日當選為蘇聯***產黨中央委員會第壹書記。1958年兼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期間,他於1956年主持召開蘇***二十大,從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後實施去斯大林化政策,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蘇聯的各領域均為活化,尤其是文藝獲得解凍。同時,赫魯曉夫積極推行農業改革,使蘇聯的民生經濟得到改善。
二、前半生追隨斯大林
蘇德戰爭爆發後,赫魯曉夫以政委的身份投入了對德戰爭中。在戰爭初期的基輔戰役中,赫魯曉夫堅決執行了死守不退,保衛基輔的命令。結果蘇軍遭到了德軍全面包圍,赫魯曉夫和鐵木辛哥等人僥幸突圍了出來。
在基輔戰役中,蘇軍不僅丟掉了戰略重鎮基輔,還損失了幾十萬的部隊。按說作為軍隊的政委,赫魯曉夫本應是有不小責任的。但由於赫魯曉夫堅決執行了斯大林的計劃,並沒有什麽違規越權的操作。而且基輔戰役本身就是斯大林自己的指揮失誤,赫魯曉夫也因此沒有受到責罰。
基輔戰役後,赫魯曉夫又參加了好幾場的對德作戰。盡管這些戰役基本全是以失敗而告終,但畢竟赫魯曉夫不是作戰指揮,而且當時的蘇聯正處於全線潰敗中,這也就使得赫魯曉夫壹直沒有被處罰。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開始對德國人發起反攻。等成功收復基輔,作為烏克蘭人的赫魯曉夫被任命為烏克蘭***和國第壹書記,開始負責烏克蘭的重建和戰爭補給方面的工作。
三、執政後去斯大林化
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與貝利亞陷入了領導人的鬥爭之中。本來赫魯曉夫在鬥爭中並沒有什麽明顯的優勢。但由於貝利亞曾經打壓過蘇聯戰神朱可夫,朱可夫也就順理成章地站到了赫魯曉夫這壹邊。有了軍方大佬的支持,赫魯曉夫成功擊敗政敵,成為了蘇聯的新壹任領導人。
赫魯曉夫在上臺後首先就是去斯大林化,讓眾人都很懵,因為他曾經可是斯大林最忠實的支持者。他不僅全盤否定了斯大林主義,積極地為大清洗運動中遭到迫害的人平反。還將斯大林的遺體移出了列寧墓。赫魯曉夫的極端做法,導致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動蕩。
1964年,赫魯曉夫在度假時被趕下臺。蘇聯由此結束了赫魯曉夫時代,赫魯曉夫也結束了他充滿爭議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