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劉兵變發生在南宋趙構在位期間,是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劉正彥發動的壹場兵變。3月26日,是宋神宗忌日,百官行香祭祀。事後,百官入朝,苗傅和劉正彥趁著這個機會,埋下伏兵,誅殺了王淵,隨後殺入皇宮,他們認為皇帝來路不正,逼著趙構退了位,傳位給了年僅三歲的皇太子趙旉。
苗傅和劉正彥當政後,並沒有什麽後續動作,結果引發了各地勤王,尤其是張俊、韓世忠等將領,帶著軍隊討伐苗劉。苗劉眼看事情不妙,又讓趙構復辟了。結果可想而知,他們竟然還想要趙構賜給他們免死鐵卷,免除他們政變的責任,顯然趙構是眼裏是不揉沙子的,苗傅、劉正彥兩人率軍逃亡,最終被俘,這場政變以失敗告終。
那麽苗劉政變發生的原因是什麽呢?
靖康之恥之後,漏網之魚趙構做了皇帝,建立了南宋。不過在金人的逼迫下,壹路難逃,南宋小朝廷由應天府全部逃往揚州。而趙構寵信宦官,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王淵是將軍,因為當時護駕有功,得到了宋高宗趙構的信任,王淵與宦官勾結而節節高升,當上禦營都統制及樞密使,不過他搜刮民脂民膏,是個大貪汙犯,尤其是在金兵進攻時,他本人負責斷後,卻把船拿來運送自己的財寶。如果在平常也是不允許的,更別提當時正在打仗,這樣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可以說王淵在軍中的影響非常壞,王淵的過錯按說是非常嚴重的,但趙構並沒有怎麽懲罰他,只免了他樞密使的職位,改任同簽書樞密院事,這激起了許多軍官及士大夫的不滿。
隨軍的苗傅就非常氣憤。他也是世代為將,對王淵非常妒忌。威州刺史劉正彥雖是王淵提拔的,卻也不滿王淵征召他的士兵,兩人又都不滿王淵與宦官相勾結,於是兩人便利用這點,在軍中散播不滿的情緒。
他們的軍隊都是北方人,深知宦官的危害,因此他們得到了非常多的響應,大家夥壹致要求誅殺王淵和受到寵信的宦官,還朝廷朗朗乾坤。
結果事變爆發了,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這件事對趙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不得不對內部進行壹系列改革,限制宦官權力,更關鍵的是他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重演,對將領極為不信任,開始頻繁調度將領,又使得南宋回到了趙匡胤時期的狀態,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此外,當時的太子年紀太小,在兵變中受盡顛連,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本來趙構就已經喪失了生育能力,這下好了,趙構身邊沒有了接班人,皇室壹脈又傳到了趙匡胤的後人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