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讀mò,工具書解釋:1.表示物體相摩擦。如磨刀;磨墨。《詩·衛風·淇奧》:“如琢如磨。”2.表示消耗。3.表示挫折。《爾雅·釋詁》解:“金謂之鏤,木謂之刻,骨謂之切,象謂之磋,玉謂之琢,石謂之磨。”大意為:加工金屬叫做鏤,加工木材叫做刻,加工骨器叫做切,加工象牙叫做琢,加工石器叫做磨。這裏將磨當作動詞摩擦之“磨”。《訂正六書通》解釋:“說文石磑(讀wèi)也。”這裏解釋為名詞,磨是古人磨面的工具,古人為了把原糧研成細粉狀,取兩塊石頭鑿成扁圓柱狀,上下相合,中間石面接觸處,鑿成齒狀,下面圓石中間凸起部分叫磨軸,上面的盤石中間凹下叫磨臍眼,與下面的石相合,上面的石另鑿兩眼孔,原糧置於上,下面的磨石固定,用人力或者其他動力轉動上面的圓石,糧就會從中間漏入兩石之間齒牙中,研磨成粉狀,從兩石的周邊流出,這樣人們可以把粗糧研磨成細糧。這種石器磨面工具現在邊遠落後的農村還能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