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伏,叮囑,懲戒,悲楚,斷語,冤枉,虐待,芙蓉鳥,畏罪潛逃的拼音:
quán fú,dīng zhǔ,chéng jiè,bēi chǔ,duàn yǔ,yuān wang,nüè dài,fú róng?niǎo,wèi zuì qián táo。
古代到近代漢語拼音的發展:
1、我國在古代是使用漢字為載體,采用直音、反切等方法來給漢字註音。周有光先生稱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這兩種註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2、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
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是以“官話讀書音”為標準設計的,適於拼寫北京語音。這種新穎的拼音方法給中國學者以很大的啟迪。
3、1867年,英國大使館秘書威妥瑪(Thomas F. Wade)出版了北京語音官話課本《語言自邇集》,他設計了壹套拼寫法,用拉丁字母來拼寫中國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稱,叫作“威妥瑪式”。
4、以上這些用拉丁字母拼寫漢字的方案,為以後的漢語拼音運動提供了經驗。中國的漢語拼音運動是從清朝末年的切音字運動開始的。